童貫又在河北、河東地區徵糧徵兵,徵集了十多萬驕橫懶惰的大軍,五萬西軍精銳打散混合使用,加上陸續回來的鎮壓方脂的西軍精銳,一共有二十五萬大軍。
童貫把二十五萬大軍分成東西兩路大軍。
東路軍十二萬大軍由都統制种師道統領,分六個軍陣,先鋒軍由副都統制楊可世、趙明率領,前軍由副都統制王稟率領,左軍由統制楊惟忠率領,右軍由統制种師中率領,後軍由統制王坪率領,中軍由种師道自領,駐紮在雄州白溝鎮。
西路軍十三萬大軍由童貫安排心腹統制辛興宗為主將統領,也分六個軍陣,先鋒軍由統制吳子厚、劉光世率領,前軍由統制楊志、王淵率領,左軍由統制焦安節率領,右軍由統制劉光國、冀景率領,後軍由統制曲奇、王育率領,中軍由辛興宗自領,駐紮在廣信軍範村。
徽宗趙佶及宰相們的計策是對燕雲地區大肆宣傳獻燕京者得侯爵,收復燕雲地區後免二年賦稅等等各種優厚條件,料想遼國被金國打得這麼慘,只要宋朝這邊開出優厚條件,遼國國內必定爭先投靠。
童貫為了表明對徽宗的忠心,把徽宗說得優厚條件一字不落的拓印成皇榜和招降旗,到處宣傳,又在邊境上豎起大旗,不準對燕民動一槍一刀,否則軍法處置。
蘭霖所在的東路軍前軍共有二萬五千人馬,其中西軍有一萬人馬,包括蘭霖統領的五千馬軍。
其他一萬五千人皆是新招募的河北、河東新兵,武器裝備比蘭霖在濰州當廂軍還差,無他根本沒有如此多的軍需補充。
蘭霖為了保住小命,向王稟建議道:
“王將軍,遼軍不是方臘義軍,他們從小在馬背上長大,弓馬嫻熟,加上北方地勢平坦,我軍騎兵稀少,對付他們最好選用重、長武器才有效果,在北方我們的主要敵人也是騎兵。以往以弓弩兵為主的作戰模式怕是行不通的,一旦與遼軍騎兵野戰短兵相接,必敗無疑!”
王稟也是當時的名將,長期對西夏作戰經驗豐富,對遼國就比較陌生,因宋遼兩國澶淵之盟約,兩國已經有將近百年沒有發生大的戰事了。
王稟還是一名非常不錯的將領,覺得蘭霖說得有理,聽從建議選用重、長兵器,不過武器短缺,一時之間無法補充,只能砍伐樹木做成長槍當武器。
新兵用的大多是淘汰的朴刀等短、輕武器,身穿的笨重盔甲也是缺點,既沒有重甲步兵的防禦戰力,也沒有輕步兵的靈活性。
還有穿的軍服,尤其是將領軍服,全部是垂膝以下的長衫,非常影響奔跑靈活性,稍不注意就絆腳,蘭霖所部早就偷偷作了修改,剪短到大腿根部位置,平時不仔細觀察還真行看不出來。
蘭霖覺得打仗,還必須要有足夠的情報,掌握對方的動向才能更好的作戰。
於是去找王稟請求率領斥候對遼國境內進行偵查以便探查情況。
王稟雖是前軍統制卻根本做不了主,立即上報給种師道。
种師道覺得可行,但童貫還幻想兵不血刃收復燕雲十六州,以不可輕易挑起戰端為由,不準任何人前去挑釁遼軍,還下了嚴令,如誰不遵軍令,軍法從事。
蘭霖想到現在既無遼國情報,又沒有做好打仗準備,這樣下去必敗無疑,必須要有對策才行,便向上官午問道:
“上官虞侯可有良策教我?”
上官午思索半天,一本正經的道:
“童帥雖然嚴令不讓我軍過遼境,但沒說不讓在邊境巡查啊。”
於是蘭霖冒著危險,打擦邊球,親自帶領特種營將士,充當斥候偵查地形地貌,對應地形地圖後,又帶人實地考察哪些地形易守難功等,標記清楚、熟悉周圍那些地方可攻可守等。
不久,副都統制兼先鋒軍統制楊可世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