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大家的放水時間,趕緊商議去吧。
兩炷香後,朝會重開。皇帝眼眶紅紅,群臣有點尷尬。
這事整得。
但醞釀好的劇情,終歸得上演。
“阿哼~阿哼”
“臣有疏,彈劾遼東經略熊延弼”
據說歷史上就是因為撤了熊延弼,建奴才能攻陷瀋陽遼陽,步步做大。
校哥兒留中不發,就是想在朝堂上看看,都有什麼人在弄老熊。
這人是吏科給事中姚宗文,你們浙黨的人。
校哥兒不露聲色,看了一眼孫尚書。孫尚書卻微微看了一下方首輔。
老怨婦閉目養神,老神在在,人畜無害。
“臣彈劾熊廷弼獨斷專行,不聽諫言”
“臣御史顧慥劾熊廷弼行事無端,遼東精兵強將,終日不行操練,盡在挖坑填土”
“臣彈劾”……
有人呼應,姚宗文信心大振,正要加把火,抬頭一看,孫尚書伸手摸了摸頭。他一愣,一轉就見到皇帝眼神,木木的盡是冰冷。於是迅速退回班列,偃旗息鼓。
然而,來不及了,像聞到了血腥味,鯊魚成群結隊。
“臣程紹彈劾…”
這一批上來的,好像是東林。這位老熊,真會得罪人啊。
但也有不少人,來自不同陣營,都在為老熊說話。
“熊延弼招集流亡,整肅軍令,歷有大功,不可因言獲罪。”
,!
“兵者國之大事也,怎可輕憑風言風語,臨陣換將?”
校哥兒聽得有些糊塗。
這場爭論,捲入許多臨時起意的人,他們並沒有上下溝通。
彈劾整人麼,一般都有節奏演變,人物疊加出場,情節層層推進。
今天不僅節拍混亂,甚至劉一燝與韓爌都在頻頻對視。
“臣大學士韓爌諫言”
咦?校哥兒和劉一燝都很意外。
“臣與熊延弼熟識,知其人疏曠,小事潦草,大事卻從不犯錯。此人忠勇,敢為人先,正是經略遼東的上佳人選”
“以臣之見,將這些疏奏傳送遼東予他,叫他自辯,望其今後行事有度,有過能改之。”
“畢竟,邊關重臣,動一發而牽全身,不可輕易”
“韓閣老老成謀國,就這麼辦吧”
校哥兒蓋棺定論。
“朕,本有要事與眾卿家通氣,卻因這彈劾,耽擱了時間”
校哥兒一揮手,劉時敏端著一份文書向前。
戰戰兢兢,像端了一顆炸彈。
他的聲音清亮舒適,很合乎廷儀,但唸的卻不像聖旨。
因為格式不像“敕”,也不像“制”或“詔”,就是一段白話文。
“近日,諸位顧命大臣與朕奏對,勸朕廣開言路,廣進人才。朕覺得很有道理,願效仿父皇,簡拔賢良。所以,顧命大臣們舉薦的人才,朕全部提拔任用,只願大明滿朝賢臣,再獲興盛。”
“太子少詹事徐光啟,升工部左侍郎,代掌工部事。特宣入宮召對。
翰林院提督四夷館兼太常寺少卿亓詩教,升刑部右侍郎
太常寺少卿官應震,升吏部右侍郎。”
“原吏部考功司郎中趙南星,升太常寺少卿,特宣入宮召對。
浙江道御史左光斗,升禮部員外郎
刑部主事顧大章,升刑部員外郎”
“禮部右侍郎孫慎行,升都察院右都御史,特宣入宮召對。
原翰林編修錢謙益,升禮部員外郎
邵武知縣袁崇煥,升兵部主事”
“原兵部員外郎中李邦華,升禮部郎中,特宣入宮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