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劍閣,是蜀道的盡頭,進入一馬平川的天府平原。
一場山火,燒碎了林召彥的王朝夢,痛徹心脾之後斷尾求活。
大火延燒四天,而滯留簡道的糧食棚車,至少又爭得數天時間。
山火是意外,不在林召彥推衍的劇本里,棚車塞路不是刻意為之。
將百里盤山打造成擊潰、全殲牧羊集團的墳場,是既定計劃,蓄謀已久,準備非常充分,實施如行雲流水,絲毫沒有滯礙、反覆。
第一鎮未派一兵一卒,連打雜的火頭兵也未上陣,齊裝滿員過了百里盤山,第二鎮、第三鎮、第四鎮繼續前行,第五鎮最先拆解裝備搬下,相應的重灌騎兵、重灌甲士、輕騎兵、甲士進入預定射擊哨。
計劃非常詳細,具體到射擊哨、狙擊據點、重火力群...
射手,是經驗豐富的重灌甲士、甲士,重騎兵、輕騎兵是輔助,還有更多的輕裝籍兵,或稱敢死隊、炮灰,四百餘萬人很快部署到位。
留足保障重灌甲車、重弩車、廂車正常行走的最低兵力,及數十萬輛載運糧食的棚車,很快過了百里盤山,一刻不停地繼續前進。
損失非常慘重!
除了第一鎮齊裝滿員,還保持著戰力,而士氣跌落到低谷。
其餘四鎮,除車馬保持完整,重弩、中型機弩拆了七七八八,人員損失近九成,已是空殼,唬人的紙老虎,連輜重標的伙伕也頂上了。
而四百萬籍兵全滅,再無炮灰可用。
林召彥趁火勢未及延燒山上,率中軍人馬騎上快馬,逃之夭夭。
一路狂奔!
林召彥的心情,也沮喪到極點。
“王爺,局勢劇變,您可有什麼打算?”中軍大人惴惴。
“儘速過劍閣,與衛城合兵一處!”林召彥匆匆道。
時也!運也!
歷此劫,林召彥不再是煊赫的梟雄,與喪家之犬何異?
關乎前途命運,中軍大人不得不提醒林召彥:
“既有此意,王爺怎不趕緊跟衛城溝通?”
快馬如風,林召彥僅回頭瞪了一眼中軍大人,瞬間,明白了。
牧衛改姓投奔國主煜米,用親弟牧虎的人頭作投名狀,得以統領牧氏餘部坐鎮雍城,與天水林氏、林召彥齊心針對牧氏餘孽,故而交往甚深,雙方有剪不斷的勾扯、聯絡,且是十分可靠的秘訊聯絡。
林召彥率大軍出壠入蜀,來勢洶洶,其意不善,衛城豈會無視?
林召彥自恃兵強馬壯,不會將僅剩一鎮孤軍的衛城放眼裡!
一夜劇變,林召彥恃以為傲的棺材本化作烏有,還不肯低頭?
真不會低頭,勿需低頭,更不屑低頭。
百餘馬上中軍是林召彥的心腹,士氣受到重挫,又不得不託底:
“據可靠訊息,衛城擁兵榕城郊野,並未封鎖劍閣出口!”
中軍已是驚弓之鳥,泛泛而言猶如隔靴瘙癢,根本不頂事。
林召彥沒有選擇,不得不繼續透底提振軍心:
“偌大的巴蜀,衛城才留下一鎮駐守,太高看自已的實力!”
沒有誰應和,更不會附和,衛城的事,是衛城自己操心。
林召彥恚怒,卻又不敢真惹了眾怒,繼續剖解:
“陶朱氏深耕巴蜀,已是強悍的土著,再加上總舵搬來,其勢不容小覷;巴蜀的江湖人物,莫不受令渝大袍哥,一聲令下,紛紛匯聚!”
呃?
出乎林召彥的意料,百數中軍大營的心腹更加沮喪,又心如明鏡。
不由搖頭,林召彥的心裡苦澀,此番言論,坐實了玉狼的名頭。
天水林氏利慾薰心,當利益超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