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帥,棒子移營,何不趁亂擊之?”磨姑望向遠方,不由質問。
林肇渚的眼神深遽,聞言不語,中軍大人代答:
“磨姑大人,棒子軍擁十鎮重灌備,作戰單元移動有序無懈,於狹窄的官道與之決戰,極為不智,即使勝了,也是慘勝,不划算!”
磨姑沒有再問,耆老們也不會追問,道理誰都明白。
林氏擅野戰,高麗帝國的精銳,也非浪得虛名。
江南三鎮逆“品”字大營虎視百里外的官道出口,百里平原盡為主場,重甲標、重弩標、重騎兵、輕騎兵縱橫捭闔,誰與爭鋒?
重型裝備、精銳兵卒的優勢得到充分發揮,林肇渚佔了先手!
異族聯軍的兵再多,裝備堆積成山,又有何用?
王湯平是高麗名將,深諳野戰精髓,據住官道與林肇渚對峙。
野戰是泛稱,有平原戰、丘陵戰、山地戰…
山地不利大軍展開,特別是重型裝備的佈置,急切間,很難合理佈置發揮戰力,而王湯平能利用充裕的時間,將一件件重灌備拆解運上山去,沿著官道組成一個個重型堡壘,讓來犯之敵有來無回。
異族聯軍佔了兵員、裝備的數量優勢,又據官道佔了主場地利,除非迫不得已,林肇渚不會犯低階錯誤,去鑽王湯平佈下的陷阱。
王湯平是高麗宿將,早將一千五百里官道,預設成決戰的主場,並分兵躥擾魯省南部,強襲蘇省北部、中部,既是陰謀,又是陽謀。
林肇渚分兵?
則蘇北主戰場的兵力更少,不是異族聯軍之敵。
不分兵?
則首尾不能兼顧,蘇、魯、康都糜爛,江南大事已去。
名將,不是指點江山、誇誇其談之人,也不是著書萬卷的夫子憑臆想成就名將,真正的名將,是靠實打實的戰績,創造輝煌。
牧虎是名將,憑槐蔭郡尉的身份、管帶營的名頭,靠牧氏的祖蔭成了名將,真正的成名之戰,是打敗北狄汗朝,並攻入漠北大都。
同樣,林肇渚成名,也是靠林氏的底蘊做了上柱國,才成為中原的大帥,源陸的名將,林肇渚鮮少戰績,卻仍是源陸的名將。
王湯平是無名之輩,即使在高麗帝國,他也不甚出名。
原因不復雜,隱於遼東原野的百萬棒子大軍,是奇兵。
而狂傲的大燕大元帥完顏丹委以重任,統領兩百萬大軍?
王湯平立即成名,成為異族、犬狨、高麗帝國的名將!
有了名將之名,不一定人人信服,需要與名將相符的戰績!
決戰前的鋪墊,是王湯平分兵魯南、蘇北、蘇中。
若成功?若達成戰略目的?
則初證,王湯平不是浪得虛名之輩,有真材實料,有真本事。
而事實證明,王湯平不行,在中原大帥林肇渚的面前,啥也不是!
六十五萬輕騎灰飛煙滅,三路如意民軍全殲來敵,並繼續原地駐紮,既斷了王湯平繼續襲擾的念頭,又可推進封鎖千里官道!
更撓心的,隨著陳代帆集團的覆滅,牧氏攻佔燕雲十七州?
局面,對大燕聯軍不利,並隨著時間推移,越來越不利。
王湯平不得已而移營,林肇渚為什麼不趁機襲之?
林肇渚是閒家,不用勞師興眾奔襲比自己多四倍的軍事集團;
而且,王湯平移營,是機動人馬先行,走了百餘里才停下、駐紮,又佈置一個個重型堡壘,完成後?後方的裝備、人員才撤了!
如此往復,四百里的路程,整整走了四天。
同樣,林肇渚不會趁王湯平立足“未穩”,而突襲之。
行家一出手,便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