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想和您一起做啊。”
李治則緊緊抓住母親的手,不肯鬆開,他哭得聲嘶力竭:“母后,您醒醒啊,兒臣還要給您畫畫呢,您答應過要一直陪著兒臣的。”
李世民靜靜地站在床邊,眼中滿是悲痛和絕望,宛如一座失去生機的雕像。他看著妻子憔悴不堪的面容,那些曾經美好的回憶如潮水般湧上心頭。他們一起度過的年少時光,一起經歷的風雨歲月,每一個微笑、每一次擁抱,都如同利刃般刺痛他的心。淚水忍不住奪眶而出,他低聲呢喃:“觀音婢,你怎麼能拋下朕和孩子們呢?你一直都是那麼堅強,這次也一定可以挺過來的啊,你怎麼能……”
整個皇宮都沉浸在悲痛之中,宮女和太監們也都默默地流淚,那壓抑的哭聲在宮殿中迴盪。大臣們得知訊息後,紛紛趕來弔唁,他們為長孫皇后的離去感到深深的惋惜,也為李世民失去這樣一位賢妻而痛心疾首。此時,宮殿裡一片寂靜,只有眾人壓抑的哭泣聲。宮女們站在一旁,也都默默地抹著眼淚。
長孫皇后又堅持了一日有餘,她的氣息越來越微弱。在一個寂靜的時刻,與世長辭,年僅三十六歲。
這一天是己卯日,整個皇宮彷彿被一層哀傷的黑紗所籠罩,哭聲迴盪在每一個角落。
李世民看著李治,眼中滿是疲憊,說道:“治兒,你母后一生仁厚。她對待庶子,就像對待自己親生的孩子一樣,甚至比親生的還要好。妃嬪們也都對她愛戴有加。她訓誡你們兄弟,總是把謙虛和節儉放在首位。”
李治點頭說道:“兒臣記得,母后經常教導我們,要做一個品德高尚的人。”
李世民站起身來,在房間裡踱步,一邊走一邊回憶著:“你母后最喜歡看書,就算是梳妝的時候也手不釋卷。她還曾經採集古代婦女得失的事情,編成了《女則》三十卷。”
李治好奇地問:“父皇,兒臣還沒見過《女則》,是怎樣的一本書?”
李世民走到書架前,輕輕地撫摸著一本書,眼中閃著淚光,說道:“這是你母后的心血之作。她把古代女子的智慧和教訓都寫在了裡面,希望能夠給後人一些啟示。只是,她在世的時候,沒有讓這本書流傳出來。直到她崩後,宮司才奏聞於朕。”
,!
李世民拿起《女則》,翻開書頁,一邊看一邊流淚。他對李治說:“治兒,你看,皇后此書,實足垂範百世。朕不是不知道生死有命,只是朕一想到回宮後再也聽不到她的規誡,失去了這樣一位良佐,心中就悲痛不已。”
李治已經悲傷的一句話也說不出來了,在旁邊默默抽泣,李世民看著李治的樣子心疼不已。
在接下來的日子裡,李世民始終沉浸在對長孫皇后的思念之中。他常常會獨自一人來到長孫皇后的寢宮,坐在床邊,回憶著他們曾經的點點滴滴。
有一次,李世民對身邊的侍從說:“朕每次來到這裡,就好像看到觀音婢還在,她坐在那裡,微笑著看著朕。可當朕回過神來,才發現她已經不在了,這種感覺,就像有一把刀在割朕的心。”
侍從勸慰道:“陛下,皇后娘娘在天有靈,一定不希望看到您如此傷心。您要保重龍體啊。”
李世民搖了搖頭,說道:“你們不懂,觀音婢對朕來說,不僅僅是妻子,更是知己。她總是能在朕困惑的時候給朕建議,在朕衝動的時候讓朕冷靜。如今她走了,朕感覺自己就像失去了方向的船隻,在茫茫大海中漂泊。”
在朝堂之上,大臣們也感受到了李世民的變化。他變得更加沉默寡言,處理政務的時候也時常會走神。
一位大臣站出來說道:“陛下,臣知道皇后娘娘的離世對您打擊很大,但國家大事還需要您來處理。臣等懇請陛下振作起來。”
李世民看著大臣們,深深地嘆了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