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這大唐的歷法真是神了,照著做,這莊稼長得可真好,看來我們以後都得跟著大唐走啊。”
唐朝的文化也在吐谷渾廣泛傳播。學堂裡,孩子們開始學習漢語,背誦唐詩。一位老師教孩子們念道:“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孩子們雖然發音不太標準,但都學得很認真,他們對這新奇的文化充滿了好奇和喜愛。
在唐朝這邊,李世民也沒有忘記對吐谷渾的支援。他派遣了一批能工巧匠前往吐谷渾,幫助他們修建水利工程。
工匠們到達吐谷渾後,與當地百姓一起勞作。一位工匠對百姓們說:“咱們修好這水利工程,以後你們就不用擔心缺水了,莊稼能長得更好。”
百姓們都很感激,紛紛為工匠們送水送飯。
同時,李世民還讓禮部挑選了一些優秀的文化使者,前往吐谷渾傳播大唐的禮儀制度。
文化使者們在吐谷渾的王庭裡,向貴族們講解大唐的禮儀。他們演示著君臣之禮、賓主之禮等,貴族們都看得津津有味,紛紛模仿學習。一位貴族笑著說:“這大唐的禮儀真是優雅,我們學會了,以後在各種場合也就更有規矩了。”
在軍事方面,唐朝與吐谷渾也開始了合作。唐朝派遣將領前往吐谷渾,訓練他們的軍隊。
訓練場上,唐朝將領大聲喊著口令:“刺!砍!”吐谷渾計程車兵們認真地執行著命令,雖然一開始有些混亂,但在不斷的訓練下,逐漸變得整齊有序。將領對士兵們說:“你們要記住,只有訓練有素,才能保衛自己的家園,保護自己的親人。”士兵們齊聲高呼:“是!”
然而,在這過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小波折。
有一些吐谷渾的保守派貴族,對全面學習唐朝文化和接受唐朝統治有些牴觸。他們私下裡聚集在一起,抱怨道:“我們為什麼要完全聽唐朝的,我們吐谷渾也有自己的傳統啊。”
諾曷缽得知後,親自與這些貴族談話。他嚴肅地說:“各位,大唐如此強盛,我們學習大唐是為了讓吐谷渾更好地發展。如果我們固步自封,只會被時代淘汰,百姓也會受苦。我們要為整個吐谷渾著想啊。”
,!
這些貴族聽了諾曷缽的話,雖有些不情願,但也漸漸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在唐朝,也有一些大臣對過多幫助吐谷渾有些微詞。一位大臣對李世民說:“陛下,我們對吐谷渾投入如此之多,萬一他們有二心,豈不是白費力氣?”
李世民卻笑著說:“愛卿,我們以仁德對待他們,他們若真心歸附,自然會感恩圖報。我們不能因噎廢食,要相信我們的政策是正確的。”
在一次宮廷宴會上,為了慶祝唐朝與吐谷渾的友好關係,李世民邀請了吐谷渾的使者和在唐朝侍奉的子弟們。
宴會上,歌舞昇平,美食佳餚琳琅滿目。李世民舉起酒杯,對眾人說:“今日,我們歡聚一堂,慶祝大唐與吐谷渾的友好。希望我們的情誼如同這美酒一般,越陳越香,世代相傳。”
眾人紛紛舉杯相迎,歡呼聲、笑聲交織在一起,迴盪在大殿之中。
在這場盛大的宴會之上,李治猶如一顆璀璨的明星,散發著無盡的活力與魅力。他興高采烈地穿梭於人群之間,手中高舉酒杯,與吐谷渾的子弟們談笑風生。每一道精緻的菜餚被端上桌時,李治都會熱情地邀請身邊的子弟一同品嚐,並細心詢問他們對於菜品味道的感受。
伴隨著悠揚悅耳的音樂聲響起,一群身姿曼妙、舞步輕盈的舞者登上舞臺中央。李治目不轉睛地欣賞著精彩絕倫的表演,不時發出由衷的讚歎之聲。他還饒有興致地拉起幾位吐谷渾子弟的手,一同加入到歡快的舞蹈隊伍之中,盡情釋放內心的喜悅之情。
此時的李治臉上洋溢著燦爛的笑容,他大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