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許多失誤與災禍。但你能提出不同的看法,這份勇氣與思考,也值得嘉獎。”
李承乾趕忙謙遜地說道:“兒臣謝父皇誇獎,兒臣只是平日聽老師們講述朝政之事,略有感悟,今日不過是班門弄斧,還望父皇莫要見笑。”
李世民輕輕擺了擺手,臉上依舊帶著笑意。接著,他又將話題轉向了另一位官員的任命,說道:“太常卿楊師道,朕欲任命其為侍中,掌管宮廷禮儀諸事,眾愛卿以為如何?”
一位身著禮部官服的官員聞言,立刻出列。他的面容清瘦,眼神中透著一股對禮儀之事的執著與精通。只見他微微拱手行禮,而後有條不紊地說道:“陛下,楊大人對禮儀制度可謂是瞭如指掌,且他平日行事優雅得體,風度翩翩。由他任侍中,定能將我大唐宮廷禮儀之事打理得井井有條,一絲不亂,彰顯我大唐風範,令四方來使皆能感受到我大唐的禮儀之邦的赫赫威名。”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眾臣們再次紛紛附和,朝堂上又是一片讚譽之聲。然而,李承乾卻像是一顆與眾不同的石子,在這一片附和聲中再次發出了別樣的聲響。他微微皺了皺眉頭,似是有些猶豫,但還是鼓起勇氣說道:“父皇,兒臣曾見楊大人在一些場合過於注重禮儀形式,就像是那隻追求外表華麗的孔雀,而忽略了實際事務的處理效率。兒臣想,是否可在日後讓楊大人在注重禮儀的同時,也像那拉車的駿馬,兼顧一下辦事的速度呢?”
李世民聽了李承乾的話,輕輕皺了下眉,眼神中透著一絲思索。他緩緩說道:“禮儀之事關乎我大唐尊嚴,猶如那皇冠上的明珠,不可輕視。但你所說的辦事效率,也確有其道理。朕會在合適之時與楊師道提及此事,讓他平衡好兩者的關係。”
下朝之後,李世民帶著李治來到了御花園中的涼亭裡。御花園中,綠樹成蔭,那茂密的枝葉猶如一把把巨大的綠傘,為這酷熱的夏日帶來了一絲難得的清涼。繁花似錦,五顏六色的花朵競相綻放,爭奇鬥豔,似是在比試誰才是這御花園中的花魁。然而,即便有這綠樹繁花的點綴,此時的御花園卻也依舊被那惱人的暑氣所籠罩。池塘裡的荷花倒是開得正盛,粉色的花瓣如少女的裙襬,在微風中輕輕搖曳,可那原本應是清新脫俗的荷花,此刻卻也像是被這暑氣薰染得有些無精打采,失去了往日的靈動與嬌豔。
李世民緩緩坐下,抬手示意李承乾也坐下。他看著李承乾,眼神中帶著一絲慈愛與期許,說道:“承乾,你今日在朝堂上的表現,讓朕看到了你的成長。你開始學會思考朝政之事,這就像是一顆種子開始發芽,是好事。但你也要明白,這朝堂之上,許多事情並非表面那般簡單易懂,就如同那平靜的湖面下可能隱藏著洶湧的暗流。官員們都有自己的行事風格,猶如那世間百態,各有千秋。朕在任命官員時,也需如那下棋之人,綜合考量各方因素,權衡利弊。”
李治乖巧地坐在一旁,眼神專注地聽著李世民對哥哥李承乾的教誨。李承乾說道:“父皇,兒臣明白。兒臣只是想把自己心中的想法說出來,若有不當之處,還請父皇恕罪。兒臣就像那剛學走路的孩童,難免會有磕磕絆絆。”
李世民笑著伸出手,輕輕摸了摸李承乾的頭,那動作充滿了慈愛與寵溺,說道:“你能直言不諱,朕很高興。朕希望你能多學習,多觀察,日後成為朕的得力助手。溫彥博和楊師道都是朕的重臣,他們上任之後,在朝廷中會產生諸多影響與波瀾,你可多多留意他們的施政舉措,從中學習一二。”
李承乾點頭道:“兒臣會的,父皇。兒臣想,溫大人上任右僕射後,或許會先從整頓吏治入手,畢竟一個清明的官場就如同那暢通無阻的河道,才能更好地推行政令。而楊大人在禮儀方面,或許會先制定一些新的宮廷禮儀規範,以彰顯大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