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來說道:“父皇,段將軍此舉,彰顯了我大唐軍人嚴守紀律、剛正不阿的風範,當受嘉獎。兒臣認為,應當重重賞賜他,以為其他將士之楷模。”
李世民微微點頭:“朕自會論功行賞,讓他成為大唐軍人學習的榜樣。”
隨後,李世民又提及皇后的遺言,他的眼神中流露出一絲溫柔與敬意:“你娘生前一生節儉,她的遺言便是薄葬。朕親自選定九嵕山為陵址,鑿石之工僅用了百餘人,數十日便完工。而且,朕遵循她的意願,陵中不藏金玉人馬器皿,皆用土木形具代替,只為完成她最後的心願。朕希望,她能在地下安息,不受塵世的紛擾。”
李承乾聽了,心中感動不已,眼眶微微泛紅:“娘一生賢德,此等遺願,盡顯其高風亮節。她的品德,如同璀璨的星辰,將永遠照亮兒臣前行的道路。兒臣定當以娘為榜樣,努力成為一個品德高尚之人。”
在為皇后挑選挽郎時,李世民精心挑選了於尚範、袁公瑜、齊世武等少年。他看著這些朝氣蓬勃、英姿颯爽的少年,語重心長地說道:“朕選你們,是因為你們名聲嘉美、多才多藝,且充滿了青春的活力。朕希望你們能以敬重之心,莊重地送皇后最後一程。這不僅是你們的榮耀,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少年們紛紛行禮,齊聲說道:“陛下放心,我等定當竭盡全力,不負陛下所託。”
然而,在百官服喪期間,卻發生了一件不愉快的事情。中書舍人許敬宗在看到歐陽詢相貌醜陋怪異時,竟不顧場合,哈哈大笑出聲。此事很快就像長了翅膀一樣,傳遍了整個皇宮,最終傳到了李世民耳中。李世民頓時勃然大怒,他拍案而起,憤怒地說道:“許敬宗身為中書舍人,在這國喪期間,如此無禮,實在是有失體統!他難道不知道這是什麼場合嗎?簡直是豈有此理!”
李承乾在一旁也皺著眉頭說道:“父皇,許敬宗此舉確實不當,在這舉國悲痛之時,他的行為無疑是在傷口上撒鹽。應當對他予以懲處,以儆效尤。”
李世民毫不猶豫地說道:“將許敬宗貶為洪州司馬,讓他好好反省自己的過錯。朕絕不容許有人在這等大事上肆意妄為,破壞皇宮的肅穆。”
就這樣,許敬宗官職連降三級,從令人羨慕的京官一下子被貶為地方官員,只能灰溜溜地離開了京城。
長孫皇后逝世後,李世民為了給她追福,決定度人在宗聖觀出家。他對李治說:“朕只希望能為你娘多做些事情,哪怕只是一點點微不足道的事情,也能讓朕的內心稍感慰藉。朕實在是無法忍受她就這樣離朕而去,總覺得自己應該為她做更多,自己心裡才能好受一些。”
李治看著父皇如此深情,心中暗暗發誓,以後也要像父皇對待娘這般對待自己的妻子。他在心裡想著:“父皇,您對孃的深情,兒臣都看在眼裡。兒臣定會以您為榜樣,珍惜身邊之人,不負深情。”
長孫皇后安葬進昭陵玄宮後,李世民下令在五重石門外修建棧道,讓宮人起居供養一如皇后生前。他常常獨自一人來到棧道,靜靜地站在那裡,眼神中滿是思念與眷戀。他輕聲對著玄宮的方向訴說著:“觀音婢,你在這裡可還安好?朕每日都在思念你,每一刻都不曾忘記我們在一起的時光。你走了之後,這宮中的一切都變得無趣了。”
一日,李世民在上苑中建了層觀,他滿心期待地想登高眺望昭陵,以解心中那無盡的思念之情。他帶著魏徵一同登上層觀,指著昭陵對魏徵說:“魏愛卿,你看,那便是昭陵,朕的皇后就安息在那裡。朕每日都想來此看看,彷彿這樣就能離她更近一些。”
魏徵卻故意裝作老眼昏花,他眯著眼睛,搖了搖頭說道:“陛下,臣看不清啊,臣以為陛下是在讓臣看獻陵呢。如果是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