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他人。如今的災難,或許是對陛下的警示。果真能夠看見自己喜好的東西,就想到要知足來自我剋制;將要興建宮室土木等工程,就想到要適可而止來使百姓安寧;想到自己地位高而險,就想到要謙虛並加強自我修養;害怕自己驕傲自滿,就想到要像江海那樣處於眾多河流的下游;喜愛遊樂打獵,就想到君王打獵要有三面驅趕獵物而網開一面的限度;擔心自己懈怠,就想到做事要慎始慎終;憂慮自己被矇蔽,就想到要虛心接納臣民的意見;害怕被讒佞奸邪之人迷惑,就想到要端正自身來斥退奸惡之人;施加恩澤的時候,就想到不要因為一時高興而錯誤地獎賞;施行刑罰的時候,就想到不要因為一時發怒而濫用刑罰。全面做到這十個方面的思考,弘揚這九種美德,選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們,選擇好的意見而聽從它,那麼文臣武將都能得到任用,就可以無為而治了。”
李世民聽後,沉思良久,緩緩說道:“魏愛卿之言,如洪鐘大呂,振聾發聵。朕當自省,亦望諸愛卿以此為鑑,共輔朝政,救百姓於水火。這就像是給朕開了一副苦口良藥,雖然難以下嚥,但朕知道,這是為了朕,為了大唐好。”
,!
散朝之後,李承乾回到東宮,心情煩悶。他在書房中來回踱步,對身邊的侍從抱怨道:“今日朝堂之上,二哥又搶盡風頭。我身為太子,卻總是被他壓制,這讓我如何是好?我明明也很用心在想辦法,可父皇好像就更看重他的話。”
侍從小心翼翼地勸慰道:“太子殿下不必憂慮,您心懷仁德,只要日後多為百姓做事,在陛下心中的地位自會穩固。您看,這就像種樹,只要您持續地澆水施肥,總有一天會長成參天大樹,旁人就無法撼動。”
李承乾無奈地嘆了口氣:“但願如此。只是這李泰,總是野心勃勃,我不得不防。他就像一隻隱藏在暗處的狐狸,隨時準備撲出來搶奪獵物。”
而李泰則回到自己的府邸,心中暗自得意。他對幕僚說道:“今日在父皇面前,我的提議得到了父皇的讚許,這太子之位,日後未必就不是我的。只要我繼續展現自己的才華與能力,定能讓父皇改變心意。我就像那即將衝破雲層的朝陽,遲早會光芒萬丈。”
幕僚卻有些擔憂地說:“殿下,太子之位畢竟已有定數,您如此鋒芒畢露,恐會引起太子與其他大臣的不滿,還需小心行事。您這鋒芒太盛,容易傷了自己啊,就像寶劍太過鋒利,容易折斷。”
李泰不以為然地笑了笑:“本王行事自有分寸,無需擔憂。我心裡有數,就像下棋,我每一步都謀劃好了。”
李治回到自己的住所,便一頭扎進了書堆之中。他認真地研讀經史子集,心中牢記著今日朝堂上的種種情形。他暗暗發誓:“我定要努力成為一個賢明的皇子,像父皇和各位大臣一樣,為大唐的繁榮昌盛貢獻自己的力量。我要像海綿吸水一樣,不斷學習,充實自己。”
在洛陽城,洪水漸漸退去,但留下的卻是一片悽慘的景象。大街小巷到處都是淤泥和廢墟,百姓們無家可歸,只能聚集在臨時搭建的營帳之中。孩子們餓得面黃肌瘦,眼神中充滿了恐懼與無助;老人們則坐在角落裡,默默地流淚,為逝去的親人和家園而悲痛。
李世民親自前往洛陽視察災情。他看著眼前的慘狀,心中一陣刺痛。他對隨行的官員說道:“朕之過也。朕未能護得百姓周全,讓他們遭受如此大難。這就像牧羊人沒有看好羊群,讓狼叼走了小羊,是朕的失職。”
官員們紛紛勸慰道:“陛下心繫百姓,此災乃天災,非陛下之過。陛下已積極救災,百姓們皆感恩陛下聖恩。陛下您是大唐的頂樑柱,只要您在,大唐就有希望。”
李世民搖了搖頭,神色堅定地說:“無論如何,朕定要讓洛陽城恢復往日生機,讓百姓過上安穩日子。這洛陽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