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送到小班的教室。孩子緊緊地拉著我們的手,擔心我們離去,我們要走時,孩子眼睛含著淚,反覆說:“媽媽早點兒接我。”我強忍著淚水,匆忙走開。整整一天,腦子裡都是在教室門口分別時的情形,有時還會想像孩子在幼兒園如何受了委屈,而且總是往最糟糕的方面去想,諸如孩子尿溼了褲子沒人管,孩子喝不到水那種焦慮,那種心神不安,至今記憶猶新。中午,丈夫打電話給我,問我吃飯了嗎,心情如何,還說,不要多想,沒事的。我聽出了他對我的關照、理解,也聽出了他同樣不安的心情。
3~4歲(2)
孩子初上幼兒園,前幾天可能出於對新鮮事物的好奇,哭鬧得不十分明顯。新鮮勁兒一過去,大麻煩就來了。孩子入園大概三四天之後到一兩個星期左右,是哭鬧反抗得最厲害的時期。有的孩子死活不去幼兒園,一到幼兒園門口就拼命哭喊,父母若強行離開,孩子一整天都哭哭啼啼,甚至不吃不喝,不和小朋友玩。
一遇到這種情況,有經驗的老師或園長會告訴家長:“一定要堅持送,不能間斷,過一段時間就好了。”家裡有老人的心疼孩子,就鼓勵年輕的父母打退堂鼓:“別送了,孩子多受罪,我們再看兩三年不就大了,直接上學前班,以前的孩子很多不上幼兒園,不也挺好嗎。”
是繼續送還是不送呢?父母開始矛盾。我的意見是:
開始時,分離的痛苦和對新環境的不適應是必然的,需要相當長的時間才能度過(不同的孩子適應期長短不同,有的幾個星期,有的持續一兩個月,甚至更長),如果我們堅定了要讓孩子在幼兒園度過他的學前期,就要做好思想上的準備,同孩子一起度過難關。
過去家裡可以有幾個孩子,他們不缺少玩伴,可以相互陪伴照應,現在家裡只有一個孩子,只有在幼兒園裡才會獲得更多的與同伴交往的機會,主要出於這樣的原因,我認為孩子有必要去幼兒園。但是我也不同意以強硬的手段讓孩子去適應全新的生活,有些所謂的適應,近乎殘忍,無奈,自暴自棄,那是因多次反抗無效而不得不放棄或逃避的表現。可以考慮讓孩子逐步適應的做法。比如,開始只上半天,或隔一天上一次,每週有一半時間接回來待在家裡,根據孩子的適應程度逐漸增加時間。其中的道理是:如果你的孩子不能一步跨上一個高度,你就在他的原有高度和新的高度之間架一個梯子,讓他一步步地登上去,逐步達到目標,讓孩子在能承受的狀態下不斷進步,不是很好嗎?
心理學家曾經做過這樣的實驗:把兩條同樣強壯、活躍的狗分別關進兩個籠子裡,其中一個籠子沒有任何出口,另一個籠子卻設有一個機關,一旦觸動機關,籠門就會自動開啟。兩個籠子都可以通電,狗在裡邊會遭到電擊,那是很痛苦的事情。狗被關進籠子後,每天定時給籠子通電,開始時,兩條狗的反應是相同的,都是胡亂衝撞,企圖逃脫。關在第一個籠子裡的狗無論如何努力,根本無法逃脫:關在第二個籠子裡的狗在衝撞中偶爾碰到了機關,恰巧籠門開啟,逃了出去,經過多次嘗試,學會了逃離的方法。此後,再反覆給籠子通電時,兩條狗的反應開始出現差異,無論如何也無法逃脫電擊痛苦的狗,不再積極爭取回避,而是縮在籠子的一角,表情痛苦、沮喪、無奈;另一隻狗則一直保持積極的狀態,主動逃避。後來,兩隻狗離開了籠子,但它們仍有明顯的差異,一隻同樣強壯、活躍,另一隻則瘦弱、沮喪。
這個實驗叫做“習得性自暴自棄”,有人以此來推及人對環境的適應。適應有消極和積極兩種不同的方式,消極的適應對所處環境中不如意的方面近乎無可奈何、無能為力的忍耐,甚至是自我放棄、自我否定;積極的適應是接受新環境的變化,不斷地學習新事物,並主動尋求改善自身處境的方法。孩子生活環境的改變要求父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