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名義上的統領北軍中候王衍與中護軍趙浚已經被架空。所以嚴格來講,這是一場以禁軍中下層將領發動的兵變。
兵變時間定於四月癸巳丙夜一籌,即4月4日凌晨。當夜,趙王招來右衛將軍麾下的前驅、由基、強駑三部司馬,假稱奉了惠帝詔書,說:“中宮與賈謐等殺吾太子,今使車騎入廢中宮。汝等皆當從命,賜爵關中侯。不從,誅三族。”
三部司馬一看,連頂頭上司、右衛司馬督路始都已經參與,哪還有什麼好猶豫的呢?於是“眾皆從之”。
趙王率領著禁軍趕到宮城,早有人替他把宮城大門開啟,兵變的部隊消無聲息地進入宮城,陳兵列隊在御道南側。
然後,趙王命令侄孫齊王司馬冏率領三部司馬進殿去廢黜賈皇后。
為什麼要派齊王出馬呢?這是有原因的。
參與兵變的禁軍將領出身都很低微,平素也是任由賈皇后指使的,這些人做慣了奴才,此刻只是想趁機賭一下富貴,未必能鎮得住皇帝皇后。賈皇后可不像楊駿那樣無能,以她的手段,萬一說動這些將領反水,不僅兵變胎死腹中,趙王等人也死無葬身之地。
所以只有能派與賈皇后分庭抗禮的宗室成員出面,才可以把她治住,而且這個人起碼得是宗室近親。司馬雅是疏族,不具資格,剩下的人選就寥寥無幾了。
梁王司馬肜也參與了兵變,但是他並沒有到達現場,兵變現場地位最高的是趙王,他是這次行動的主謀,按理說應該身先士卒。可是趙王一來年邁二來無能,孫秀不敢對他抱有期望,而且估計趙王自己也膽怯,所以就指使年輕力壯的齊王作了先鋒。
齊王是惠帝的堂弟、景帝的嫡孫,這個身份絕對有說服力,何況他還是齊獻王司馬攸的嫡子,“少稱仁惠,好振施,有父風”,在宗室中口牌相當好。
最最關鍵的還有一個原因,齊王絕對不會對賈皇后心慈手軟。若說武帝司馬炎是害死他父親的殺父仇人,那麼賈皇后就是害死他母親的殺母仇人。
賈皇后其實是齊王的姨媽(司馬冏若按母親的親戚關係,他應該是惠帝的子侄輩,但按父親的親戚關係,他是惠帝的堂弟。),她與齊王的母親賈荃是同父異母的姊妹,但這對姊妹卻是仇人。
這段恩怨可以追溯到五十年前,齊王的外公賈充還是個年輕人的時候。
賈充的父親賈逵是曹魏有名的忠臣,他文武雙全,領兵為將則立有戰功,擔任郡守則多有政績,以至於死後百姓給他立碑以寄懷念。賈逵的臨終遺言是:“受國厚恩,恨不斬孫權以下見先帝。”
而如此忠誠的父親竟然生出賈充這種兒子,讓人驚詫不已。
賈逵死時賈充十七歲,賈充的第一次婚姻娶的是李豐的女兒,生下了賈荃、賈裕姊妹倆。曹魏嘉平末年,李豐在魏主曹芳的授意下,與皇后之父、光祿大夫張緝,太常夏侯玄密謀政變推翻司馬師,結果秘密洩露。皇帝曹芳在九個月後被廢黜,李豐則被司馬師親手用刀環砸死,夏侯玄、張緝被夷三族。
賈充的前妻李氏因此受到牽連,被流放遼東。後來賈充另娶了城陽太守郭配的女兒郭槐,生下了賈南風、賈午兩姊妹。
泰始元年,武帝受禪大赦天下,流放在外十一年的李氏獲釋回到洛陽。
當時賈充的母親柳氏還在世,她要求兒子把李氏接回家來。武帝聽說了此事,特地下旨允許賈充設左右兩位夫人(一夫一妻,其餘只能為妾,這才合乎禮數,賈充兩夫人並列,是特例),可是郭槐不幹,她是一個潑辣的悍婦,而賈充怕老婆,不敢違背郭槐的意願。
最後,賈充在洛陽永年裡建了屋室,安置李氏,自己卻從不過往。賈荃與妹妹賈裕多次請求父親去看望生母,而賈充不為所動。
泰始三年,賈充被任命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