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卿的建議所整理出來的方案。
隨後龔得遠接過話題,繼續開講。
目前來陽市行政劃分為8個區公所,兩個單列鎮:城關鎮,新氏鎮和區平級,屬市直管,都為正科級別。下轄48個副科級鄉,兩個副科級街道辦事處。
區改後,原有的10個正科級區鎮全部裁撤,把原有的50個副科級鄉和辦事處合併為24個正科級鄉,鎮,辦事處,黨政一把手總共48人。這樣一來,原來的區委書記和區長看上去不用擔心位置不夠,而且還多出28個位置。
但龔得遠卻在講話中指出,原來的區公所黨政一把手,不會這樣按部就班,直接接任新的鄉鎮黨政一把手。不但區鄉幹部要重新調配,大部分市直部門的一把手,也要重新調配。
龔書記的話語剛落,常委們便有些坐不住了,畢竟下面的區鄉幹部與他們之間,或多或少都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絡。眾人暗自揣測,這或許是龔書記意圖利用撤區並鄉的契機,對來陽市的幹部隊伍進行一次大刀闊斧的改革,從而全面樹立自己的權威。
常委們交頭接耳,議論紛紛。然而,他們卻誤解了龔書記,龔書記沒有這個氣魄,更沒這種膽量。事實上,這個建議最初是由王國卿提出的。
當時,王國卿收到省委寄來的會議摘要後,興奮地與兒子分享了這份喜悅。王雲山憑藉前世的記憶,提出了一系列有見地的建議,其中就包括幹部的配置與安排問題。
隨後,王國卿在省城與熊慶春會面時,再次闡述了這些觀點。他指出,撤區並鄉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著眼於幹部的配置革新。當前,大部分幹部,尤其是區鎮和市直部門的一把手,思想僵化,缺乏開拓精神,這已成為影響各地市經濟發展的主要障礙之一。
因此,透過撤區並鄉,可以將一批相對年輕、學歷較高且有能力的幹部提拔到重要的崗位上去。如果區改後,所有的區鎮黨政主官都繼續留任,那麼撤區並鄉的效果將大打折扣。
熊慶春對王國卿的提議表示高度滿意,大加讚賞。他還將這個提議加入到區改檔案中,一併下發到各地執行。
而龔得遠從心裡講是不願意大動干戈的,畢竟這種事情既費力又不討好,還容易得罪人,但鑑於省委的意見,他也不得不照辦執行。
隨後的討論中,就有常委同志提出了反對意見,目前的區委書記和區長,是來陽基層政權機構的骨幹中堅,要想撤區並鄉平穩完成,還得靠他們去做工作。只有給大家吃了定心丸,他們才會配合你的工作,不然連自己的前途都是未知,誰還有心思去抓工作。
大多常委表示贊同,面對這種局面,龔得遠第一次感覺到在常委會有失控之勢。龔得遠冷眼旁觀,知道他們心裡打的小算盤。於是桌子一拍,下了定論:先換思想後換人,不換思想就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