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緩緩闔上雙眸,天幕所呈現的內容,已然成了他無法承受之痛。即便影片早已落幕,可崇禎懸於枝頭,那隨風輕輕晃盪的屍身之景,宛如一道永不磨滅的灼痕,深深烙刻在他的靈魂深處,每一次回想,都伴隨著揪心的刺痛,揮之不去。
朱高熾、朱高煦、朱高燧三兄弟,如木雕泥塑般侍立一旁,大氣都不敢出,噤若寒蟬。他們心裡明白,此刻的朱棣正處於盛怒邊緣,稍有不慎,便會如觸怒逆鱗,招來雷霆之怒。同時,他們自己的內心,也被各種複雜情緒攪得一團亂麻。
天幕毫不留情地將大明王朝覆滅的慘狀,毫無保留地展現在眾人眼前。他們深知,影片中的人物雖是後世之人演繹,但既然是依據歷史呈現,即便不是真實的歷史人物親自登場,歷史的主線程序大機率也不會出現偏差。或許在某些細微之處會有所調整,然而那些重大歷史事件,必定是真實發生過的。他們實在難以想象,崇禎在真實歷史中並未殉國,而後人卻故意篡改歷史,將其描繪成殉國的場景,這無疑是違背常理,絕不可能發生的。
“還不錯。” 就在三兄弟各懷心事,沉默不語之際,閉目良久的朱棣突然開口。這突兀的話語,讓三兄弟神色瞬間一怔,臉上滿是疑惑與不解,目光中閃爍著探尋的光芒,彷彿在努力揣摩朱棣話中的深意。
此時,朱棣緩緩睜開雙眼,那目光仿若寒星,冷厲而深邃,在三個兒子身上逐一掃過,隨後沉聲問道:“你們覺得,這崇禎在氣節方面,與那宋徽宗、宋欽宗二位皇帝相比,如何?”
“自然是遠遠勝過徽欽二帝。” 朱高熾反應最為敏捷,不假思索地立刻接話回應。與此同時,他心中暗自鬆了一口氣。在他看來,朱棣說出這樣的話,意味著自己的太子之位暫時還是安穩的。反觀老二朱高煦,那傢伙整日惦記著朱棣靖難之時對他的那句承諾,一門心思地想要奪取太子之位,這著實讓他頭疼不已。
朱高煦卻不想讓朱高熾如此輕易地過關,當即陰陽怪氣地說道:“那又怎樣?最後還不是被逼得走投無路,上吊自殺。要我說,老大你的後人就是不行,跟你這虛胖的身子一樣。竟然能讓外敵四次侵入內地,這得有多窩囊,才能把事情弄成這樣?”
老三朱高燧雖未言語,但嘴角那微微勾起的一抹笑意,已然將他內心的想法暴露無遺。要知道,對皇位心懷覬覦的,可不只是二哥朱高煦,他朱高燧同樣渴望有朝一日能登上那至高無上的寶座。
朱高熾見老二如此咄咄逼人,正要奮起反駁,就在這時,朱棣那嚴厲的聲音如驚雷般在耳邊炸響:“哪朝哪代的皇位能千秋萬代傳下去?秦始皇妄圖秦朝萬世永存,可秦朝不過二世就滅亡了。漢朝出了那麼多英明君主又如何?還不是被迫禪讓給曹魏。唐太宗何等雄才大略,也只能管自己在世時的事。我大明的末代天子能有這般血性,寧可殉國也不向賊寇投降,不比歷史上那些亡國之後醜態百出的君主強上千百倍?”
隨著朱棣這番擲地有聲的呵斥,朱高煦和朱高燧都不由自主地低下頭,默不作聲。朱棣所言句句在理,無可辯駁。崇禎最後選擇殉國,確實展現出了非凡的血性,相較於歷史上眾多亡國之君,強出太多。即便他們身為崇禎的祖宗,也不能睜眼說瞎話。
“繼續看天幕吧,也許那評論區能給我們更多重要的資訊。至少得搞清楚崇禎叫什麼名字,是我們的第幾代子孫。” 訓斥完後,朱棣看都不看三人,抬頭繼續凝視天幕。他深知,要儘可能多地收集對大明有用的資訊,才有可能改變大明未來的命運。
反觀清朝眾人,全然沒有這般複雜糾結的心情,反而饒有興致地看著天幕中後人演繹的崇禎、王承恩等人,還時不時地進行點評,諸如 “這裡演得不太到位”“氣質還是差了些” 之類的話語,不斷從他們口中蹦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