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後。
顧學源一行人終於順利而下,來到了臨江的出海口。
他遠遠就瞧見江面上漂浮著數艘軍船,大船的旗幟上寫著大大的‘蘺’字,船上計程車兵不斷拋下繩索,把前方在木筏上漂浮著的百姓撈到船上。
顧學源瞧著船上的‘蘺’字,腦海裡不由得閃過那山洞裡的詩文,一個難以置信的推測縈繞在心頭,既讓他不解又讓他感到不安。
果不其然,登船後,被救起來的百姓無不對右蘺感激涕零。
夏雲翔聽聞所救百姓對自家主公讚不絕口,感到十分滿意。
自從得知溫玥與秦家敲定,西部統一使用‘蘺’字作為對外勢力的統稱時,他便立即在東臨島以及自家的水師大船上都掛上寫著‘蘺’字的大旗。
雖然主公沒有明確說西部要模仿東部立國,也沒有說脫離南陵,更沒有說‘蘺’字是國號,一切就這麼模糊著,既不主動說明,也不再聽從南陵的旨意。
他隱約覺得主公這是在等一個契機,而這個契機需要民心所向。
所以,他乾脆也就自作主張,在東臨島上以及自家船上都插了旗。
當然,這番操作他也是帶著私心的。
儘管他此刻已經拿下了東臨島,但這次戰役的成功一方面歸功於天時的助力,另一方面也歸功於溫玥的大力支援,此前他給溫玥培養的水師,全軍出動協助他奪島。
若僅僅依靠他個人的私軍部隊的力量,是完全沒法成功的,他很明白他此刻的力量與東照對比起來還是很弱小。
所以,他此刻也不想被東照注意到,讓東照的人發現奪島的人是他這個東照前太子。
這場天災,北蒼是幸運者,而東照則是不幸中的大幸者。
雖然東照臨海部分割槽域也受到了暴雨的襲擊,但受災程度遠遠少於南陵,只有部分百姓受到影響。
所以東照此刻也算是兵強糧足,不是硬碰硬的時候。
‘蘺’字旗恰好可以轉移東照的注意力,再結合逃難而來的帝都百姓,即使有東照的探子前來,也只會以為這是右蘺奪下的島嶼。
這樣他就可以繼續潛伏下來,等待時機成熟之時,再借東臨做跳板,從海路進攻東照,奪回屬於他的一切。
顧學源並不知道夏雲翔的小心思,他與夏雲翔也並不熟悉,只是知道他是溫玥的人。
此刻只想著把百姓安頓好以後,立即前往安城,要親自詢問溫玥,為何要做如此大逆不道的事。
尹蕙蘭也沒想到跟隨著顧學源的隊伍,是真的能成功逃脫,這對於她來說簡直就是意外之喜。
她瞧著這‘蘺’字旗,想起這幾日聽到的訊息,心中覺得這右蘺先生就是神一般存在的人物。
先是精準預言了天災的降臨,勸服百姓避難,又在避難的地方準備好糧食供應,幫助百姓熬過缺糧的最艱難時刻。
最後實在沒糧可吃,只能乘船出逃時,竟然還派出大船前來救援。
這樣精妙的安排,估計也就只有神能做到吧。
更重要的是,對比於趙天逸與蘇若錦為了籠絡民心而刻意打造給百姓施恩的作為,右蘺與溫玥是實實在在的幫助了百姓避開天災、逃出生天。
說實話,儘管她不是在城西山頭的百姓,她也是由衷的感激右蘺的。
若非她派遣軍隊在此救援,他們這樣沿河漂流,也不知道要漂到什麼地方去了。
她不由得把他與南陵朝廷的百官對比了起來,既然他已經自立旗幟,估計也是有自己想法的。
又想起蘇若錦與唐明宇所做的一切,她覺得她還是有必要把帝峰山上所發生的一切都告知給右蘺先生。
如此想著,她忍不住向顧學源打探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