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多的人,會出手力挽狂瀾,拯救整個世界於水火。這樣的人,代表著真正的大道,是正義的化身,他們的路,會比常人走的更遠。”
“一切修習法門,為什麼會稱為‘神通’?因為功法的本質,是為了救贖不是去殺戮,是為了創造而不是去毀滅,是為了守護而不是去破壞,其他書友正常看:。否則,又怎麼能當得起‘神’這個字?”
“天下之大,無一人不可殺,無一人不能殺。蔑視天下的胸懷和屠戮蒼生的勇氣,這些,是殺戮之道最基本的氣質和素養。沒有了這樣的信念,殺戮之道就是孩童嬉耍的笨拙手法。然而,殺亦有道,在手中的屠刀劈下的那一瞬間,邪惡的人得到報應,這樣的殺戮之道,便是神聖的,是本真的。而如果是善良之人,那麼,這樣的殺戮之道,便是邪惡的,是偽善的。長此下去,只會成為殺人狂魔,休想領悟大道真諦。”
“從根本上來說,所謂的境界,是一種感覺。體現在戰鬥中,敵人的一切就會了然於胸,包括他的想法,包括他下一步的動作,乃至他的手段,都會在你的意念中變得緩慢。這種洞悉一切的感覺,才是真正的境界,也是對天道深層次的感悟。”
“在無物之境,意念中一切都會消失,你會成為這個世界唯一的存在,自然便是唯一的主人,就像在這仙靈虛空,一切規則之改變,盡在一念之間。”
“有物之境,便是從無到有的過程。無物之境的你,掌控的世界是死寂的,是唯獨有你的世界。而在有物之境,這一切都會回覆本來面目,這時候你能掌控的,便是天下蒼生。”
……
不知不覺間,秦漢的神念中出現二百一十六式殺道贖天的招式,神念中好像出現一個小人,一式一式不斷施展著。秦漢心頭陡然一亮,這二百一十六式,無論從那一式開始,甚至是倒著施展,也渾然天成,沒有絲毫滯漲之處。
這一點,浪白起並沒有提及。
這個發現令秦漢心神一陣激盪,在招式中隨意抽取幾式,串聯在一起,神念中來來回回施展了無數遍,仍然如水銀瀉地般自如。也不知過了多久,秦漢陡然心中一動,這二百一十六式,若是能糅合成一式,那又該有怎樣的威力?
否則,這二百一十六式殺道贖天,又怎麼會有如此古怪的情形?
秦漢立刻用全副心神剖解這些招式,初時並未有什麼發現,他也不氣餒,一直堅持,終於,心頭又是一亮……
就這樣心無旁騖的參研感悟著,以暗黑魔經對照殺戮之道,其中夾雜著命數八十一道、大光明心經、琉璃寶象心法、彈指之道……幾乎所有的神通,時不時都能察覺其中的關聯和相通之處。
時間在飛快的流逝,小界天內,已經過去百年。而在仙靈虛空的眾人眼裡,僅僅是睜眼的瞬間。
此時,秦漢面容古井不波,臉上帶著一股別樣的堅毅,目光清冷而決絕。連他自己都沒有察覺,自己的心不斷變得冷漠,那股視莽蒼如草芥的心胸,已經悄然深入骨髓。
“罷了!再這樣下去,估計也沒有太大進益了。”秦漢睜開雙眼,站起身來,二百一十六式殺道贖天,他已經糅合成十三式。七重心境之無我之境,在這百年時間裡,跨越第四重有情之境,達到第五重有物。
殺戮之道七重心境,每跨越一重,威力就要被前一重提高十倍。
一法通則諸法通,於殺戮之道,秦漢雖然遠未達到大成之境,但在這一番參研感悟中,他修習的其他神通,也得到長足進步。尤其是暗黑魔經,幾乎可以說摒棄了這門神通本來的理念和法則,大大抵消其中的邪惡作風,與殺戮之道相得益彰。
殺戮心、報復心、討命心,暗黑魔經的三大心境,秦漢已經有了獨屬於自己的感悟和理解,輕易不會動搖。
從小界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