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內心講,朱由哲當然想將所有藩王的田地都收回去。但現在局勢太亂,而他這個皇帝又不足夠強勢。
時機不對,只能暫時不做。
陳潛夫前來,倒是讓朱由哲想到了一個辦法,可以先把那些失陷地的田地都收回來。
但需要一個藩王主動,而唐王朱聿鍵無疑是最好的人選。
畢竟,現在河南所有的藩王要麼逃,要麼死,留下的除了朱聿鍵這個唐王外再無其他。
況且在朱聿鍵為帝的短暫時間內,在史書中素有為人寬仁,心繫百姓的記載。
本來只想借一下唐王的名義,沒曾想朱以海聽後也主動這麼做。
不過,這樣正好。
正可以藉此給其他藩王做個表率,尤其是那些還未被賊軍攻破過的地方。
朱由哲轉向站立著的陳潛夫,“陳愛卿,你知道你之前錯在什麼地方了嗎?”
陳潛夫面露驚訝,“臣錯了?”
朱由哲點了點頭,“招撫賊寇為朝廷做事當然是好事,但現在的朝廷能養活他們嗎?別說李際遇的二十幾萬人,就是劉洪起的五萬人恐怕都養活不了。招撫他們就要給銀子,給糧草,但現在朝廷有嗎?況且……”
朱由哲頓了一下,接著沉聲道:“況且,他們裡面有多少可用之兵?馬士英和劉孔昭北上,不過帶了八千人馬。但劉洪起坐擁五萬人,為何不戰而放棄汝寧,是他不想,還是不敢?”
陳潛夫猶豫了片刻道:“劉洪起手下多是裹脅的百姓,其精銳也不過數千人,鎧甲、兵械也都不全。他不敢對抗朝廷大軍。”
朱由哲笑道:“這不就對了嗎?你明知道劉洪起手下可用之兵不多,卻想著招撫他們,讓他們去進攻現在勢大的闖賊。他們傻嗎?本來就是不斷橫跳的賊寇,豈會為了朝廷而損失其根本?”
陳潛夫想了一會,然後搖頭道:“陛下,這些人雖無大用。但只要他們不投靠闖賊,對大明便是有利的。”
朱由哲搖頭道:“不,他們帶給大明的害遠大於帶給大明的利,因為他們損害的是大明的威信和尊嚴。”
朱由哲頓時提高了聲調。
“河南災荒不斷,兵禍橫行,流賊遍地。這些賊頭不但自己為賊,還裹脅大量百姓。而百姓為了避免被搶,或者活下去,只能去從賊。殺人,或者被殺,似乎成了所有豫人的宿命。”
“而這些賊頭為了爭奪地盤,不斷相爭,死傷無數人命。而朝廷大軍一到,他們又接連歸降。而朝廷大軍走後,他們又繼續為賊。”
“每個賊頭心中都形成了一種觀念。就是當賊當到勢力足夠大,朝廷就會招降他們。”
“所以,不斷有人從賊,但又不願真心為朝廷效力。”
“就如李際遇,說自己手下有二十幾萬人馬,但其中有兩萬可戰之卒嗎?朝廷忌憚其力量,而又因無暇顧忌,給了他一個總兵的職位。但他配嗎?”
朱由哲轉向許定國,攤手道:“看許愛卿,白髮蒼蒼,為朝廷征戰數十年,忠心為國,不過一總兵。他李際遇又何功績,能和許愛卿同為總兵?”
許定國忙的站起來,“陛下謬讚。”
朱由哲擺手示意他坐下,繼續道:“如果輕許官職,那不寒了忠心為國的將士之心嗎?同樣的,若大明將領有過,只因為他兵力強大,而放棄懲治,那些真正忠心為國的將領又該如何作想?”
說著,朱由哲下意識的看了許定國一眼。
許定國心頭一凜,總感覺朱由哲意有所指。
朱由哲接著說道:“但陳愛卿,你說的那個功過論,也有道理。所以,朕雖然知道馬士英對劉洪起動手,但以為現在還不是動李際遇的時候。所以,朕需要你去洛陽安撫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