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交待完,朱大典帶著幾百親兵便向東而去。
曾經主持平定過吳橋兵變,擔任過漕運總督,朱大典對山東的情況十分熟悉,也知道山東真正的底蘊所在。
到沂州,直接去見因罪而賦閒在家的楊御藩,給了他一個副將的職位,讓其為國出力。
楊御藩為大明太傅楊肇基之子,出身于軍人世家,在天啟年間便是副將。他當然看不上副將這個職位,只是願意為朝廷效力。
在楊御藩的全力支援下,朱大典很快整合了沂州周邊的所有兵力,並徵募了數千青壯。
楊御藩之子楊彩、楊珍皆在軍中,被朱大典任命為遊擊將軍。
因討伐李青山有功而升為副將、誥封驃騎將軍,同樣也是楊御藩之侄的楊衍也帶了數千精兵前來。
朱大典手中一下子有了萬餘人,膽氣更壯,於是北上淄博,將之作為自己大帥的行營所在。
傳令寧海、萊州、登州、青州、鰲山、威海、成山、靖海、大嵩、靈山、安東等十一衛,以及即墨、文登、蓬萊三營,讓其主將各派精銳兵卒前來。
朱大典更是以山東總督的名義下了一道指令,凡是山東境內,願意報效朝廷者,皆給予機會。
以此,招將,招兵。
一些不安分的,紛紛湧向淄博,投效報軍。
京師。
蔣德璟拿著一疊奏疏來尋崇禎皇帝。
百餘萬畝的良田被京營士卒買去了大半,剩下的也被眾多流民簽訂了協議後拿了去。
大明皇家銀行在這單大生意的支援下,開了一個好頭。在京師最繁華的琉璃廠大街上開了店鋪,准許私人存款和借貸。
其他如皇家御廚坊、皇家銀坊、皇家巾帽坊、皇家織染坊、皇家酒坊、皇家醋坊等也已經做好了一切準備,隨時可以開門營業。
隨著這些事業的發展壯大,蔣德璟發現戶部的人不夠用了。其他的倒好,就是算吏是越來越不夠了。
他這次前來,就是想讓朱由哲放開科舉限制,招選一些會經營和算賬的人才充當底層官吏。
他甚至想過,從太學院中招選一些太學生,專門教授他們這些,好使這些事業不斷發展壯大。
現在蔣德璟看明白了,財賦才是一切。
以朝廷的名義開辦這些,賺取錢財,好補充大明財賦的緊缺,或許是挽救大明的另外一條路。
這段時間內,蔣德璟感覺自己是越來越看不懂崇禎皇帝了,總有各種稀奇古怪的想法。
但崇禎皇帝做的,到目前看,似乎大多都是對的。
在路上,蔣德璟見到了李邦華。
還是坐著輦,被幾個內侍抬著。
莫名的,蔣德璟有點羨慕李邦華。
這樣的禮遇,從古到今又有幾個臣子享受過?
李邦華看到蔣德璟,不能再坐了,下了輦,和蔣德璟一路走著說話。
兩人談到京師的那些流民。
蔣德璟正為如何安置他們頭疼不已。
流民眾多,即使每日兩頓稀粥,每天的消耗也不是一個小數目。而且這些流民聚在一起,難免生亂。
李邦華卻想到了一個方法,就是以工代賑。
這些流民以青壯居多,因為老弱的,基本上早就餓死了。可以以朝廷的名義讓他們做事,而提供給他們吃的。
這樣既可以幫朝廷解決勞力問題,也可以解決他們的溫飽問題。避免他們餓死,最主要的是讓他們有事做。
人閒下來,就容易惹事。
讓他們忙起來,就不會輕易惹事了。
而做事。
既然是朝廷要防守京師,那就主要著重於這方面。
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