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平想到這裡,也顧不上去赤道基地了。那邊的情況完全可以透過後土反饋給他。
先前只是因為實在閒得無聊了,所才想去現場看看,這也是他長期在生產一線留下了老毛病了。
如今有了新的想法,陸平立馬付諸行動,迅速返回了地下基地。脫下笨重防護服,很快來到生產車間。
陸平開啟電腦,開啟設計軟體。就目前來說,他就有很多可以改造的東西。
比如宇航服用超臨界材料重新設計一番,這樣不但會輕便許多,而且防護效能更加強悍,甚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禦核爆炸!
還有,使用最新的夸克材料,可以打造出無限接近於光速的飛行器。
等等……
防護服採用液態記憶金屬和超臨界材料,以前笨重的頭盔就可以大大簡化。和衣服設計為一體,在室內的時候就像一個連衣帽,進入輻射環境就可以戴起來。
然後自動延展變形,將頭部覆蓋起來。這樣防護服的整體外形,就像極了一件連體衣。無論是舒適度和便捷性,都有了顯著的提升。
搞定了防護服的設計,陸平又開始研究盤古當時模擬的,那個可以無限接近於光速的蝌蚪形飛行器。
陸平在資料庫裡面,將盤古當時的模擬影片找了出來。
看著這個表面絕對光滑的飛行器,陸平的大腦中忽然出現一個名詞:水滴!
水滴飛行器,是著名科幻小說《三體》中提出的。
按照其描寫的特性,幾乎和和夸克材料的特性相同,就連外形都和盤古模擬的情況幾乎一樣。
在小說中,一架水滴飛行器,只依靠其強大的機動性,就將人類的數十萬星際艦隊摧毀,完全是科技碾壓。
很明顯,當時的三體人已經是二級文明,而人類還處在一級文明的發展階段。
這就好比原始人拿著石器去參加二戰,人類根本沒有辦法摧毀水滴。
如今科幻照進現實,這種飛行器絕對值得研究。
沒花費多少時間,陸平就將核聚變發動機,與這個蝌蚪形的飛行器設計融合成了一體。
為了致敬前人的智慧,陸平將之命名為水滴。
水滴全部採用夸克材料,用氫原子一次鑄造而成。整體差不多有一個籃球那麼大,作為一個飛行器來說,實在是太小了。
可它卻是人類至今,機動效能最為強大的飛行器。
在星際中它的飛行速度可以無限接近於光速,可以任意角度改變飛行軌跡,不需要轉彎半徑。
它獨特的流線型設計,也可以在大氣層中高速飛行,只是機動性會相應下降。
經過兩個月的多次試驗,第一架水滴飛行器終於完成了各項測試,並最終定型。
一架水滴飛行器正在星空中全速前進,由於它的速度實在是太快了,幾乎與光速一致。
外部的探測器很難探測它的飛行軌跡,不論是光學儀器還是各種電磁波,也是以光速傳播。
即便探測到了,反饋回去的資料經過光速傳播,也已經變得沒有任何意義。
除非水滴是沿著直線飛行,否則探測者無法判斷,下一秒水滴將會出現在哪裡。
陸平與胡麗青以及三個最初的仿生人,一起在地球號的主控室中,看著顯示器上的畫面和各種資料。
這些畫面和資料,都是水滴自身傳輸回來的
“主人,這個水滴飛行器的效能實在是太厲害了。可惜受限於發動機的推力比,最多隻能造這麼大了”。盤古看著顯示器上的各種資料,興奮地說道。
“以可控核聚變作為能源,這已經是極致了。除非咱們能夠發現比核聚變更為強大的能源,否則很難再有突破了”。陸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