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平之前離開恐人文明的小宇宙時,恐人文明說他們要“遷徙黑洞”。如果他們解決了上述問題,那遷徙的就不是黑洞而是小宇宙自身了。
難道這個問題很難解決不成?
或許是因為對方當年科技出現了斷層,沒能力去解決,而並不是這個問題很難解決。這可能也是恐人文明5500萬年時間,都沒能踏入五級文明的原因。
只有成為五級文明,進入四維空間之後,才能在第一星系內部活動,那時候才具備觀察和研究第一星系的基礎。
這樣看來,想要解決這個問題,只能留待聯盟成為五級文明以後了。
陸平將自己最新的小宇宙技術,以及在小宇宙內的發現和猜想整理了一番,傳送給了聯盟科學院。
科學院對陸平的小宇宙技術大加讚賞,尤其是陸平關於四維星系的相關猜想,又讓聯盟的空間科學開啟了一扇新的大門。
這種星系的設定,是對四維宇宙的基本劃分單位,就如同人類第一次認知地月系和太陽系的意義一樣重大。
1327年,義大利天文學家採科·達斯科裡被活活燒死,他的“罪名”是違背聖經的教義,論證地球呈球狀,在另一個半球上也有人類存在。
1600年2月17日,喬爾丹諾?布魯諾被羅馬教廷燒死在羅馬鮮花廣場。
他勇敢地扞衛和發展了哥白尼的太陽中心說,並把它傳遍歐洲。由於批判經院哲學和神學,反對地心說,宣傳日心說和宇宙觀、宗教哲學,最後被宗教裁判所判為“異端”。
這些兩位科學家身處封建教廷的統治時代,他們的科學觀念離經叛道被視為異教徒,最後被活活燒死。同時期類似的被封建教會迫害至死的科學家還有很多。
然而陸平是幸運的,他生活在科學價值觀非常成熟的星際文明。而科學的包容性是最高的,萬事萬物存在即合理。
科學研究的核心理念就是要搞清楚這些事物存在的道理,我們需要做的就是發現並研究。
科學家其實也是一群平凡的人,只不過有善於發現的眼光,和一顆執著的心。從而才能在發現的基礎上提出理論驗證,或者實踐證明。
陸平現在算是一個科學家嗎?
按照這個標準來衡量,答案是肯定的。最起碼至今他已經發現了很多自然現象,也驗證了很多科學猜想,還做出了不少科研成果和創新。
他具備善於發現的眼光,然而那顆執著的心卻並不是為科學而生。他執著的是人類的存續問題,所以他只是一個廣義上的科學家,而不是純粹的科學家。
純粹的科學家,應該是像趙穎、曰巴川那樣的人。這樣純粹的科學家,有時候在一些敏感問題上,就容易產生模糊的邊界。
和平時期還好,一旦處在文明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這種科學家就異常危險。
在科學環境上來說陸平是幸運的,而現實中他又是不幸的。
他的一切努力和執著,都只是為了人類能夠活下去。守護者和星際聯盟這兩座大山,時刻都會壓的他無法放鬆分毫。
如今已經有了能夠實用的小宇宙技術,聯盟很快就成立專門的部門,負責在全星際範圍內尋找合適的星系,加緊進行小宇宙的建設工作。
同時也制定了應急預案,一旦事不可為的情況下,這些小宇宙就是聯盟最後的生存空間。
陸平如今帶領著人類文明的工程隊,在宇宙各處往來穿梭,給人類製作大量的小宇宙以備不時之需。
幾年之後,陸平已經為人類在星際中留下了數十個小宇宙。
這些小宇宙足夠容納人類文明全體智慧生物,憑藉小宇宙內的資源實現可持續性發展,應該不成問題。
有了這些小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