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考船的雷達探測到了海岸線,本來應該是一件值得慶幸的事情。
可奇怪的是,除了一部分成員聽到訊息後比較興奮之外,另一小部分人卻皺起了眉頭。
按照他們的速度,原本的海岸線至少應該還在1200海里之外,而如今的海岸線卻提前出現,這絕對不是什麼好事情。
等到第二天科考船抵達海岸線附近時,這才發現哪裡是什麼海岸線,入目是一片漫無邊際的冰封世界。
世界一片蒼白,透著淡淡的藍光。
科考船在冰與海的交匯處停了下來,一架直升機從科考船上起飛,幾個小時重新降落在停機坪上。
經過勘查,從這裡到原本的陸地,已經全部結冰。
專家小組分析以後認為,由於大氣層的變化,導致藍星氣溫驟降。
陸地失去了人類活動,只能依靠大氣迴圈和地熱輻射維持熱交換。在全球降溫的前提下,不能維持足夠的地表溫度,已經全面冰封。
而海洋由於流動性,再加上海水的比熱容大,還維持著一定的熱迴圈,所以受到的影響小一些,只是靠近陸地的淺海區域被冰封。
經過商議之後,科考船繼續向著原定的目的地前進。
這艘科考船自身就是一艘破冰船,如果冰層厚度不超過1.5米,破冰船可以依靠強大的動力直接將冰層撞碎,保證正常行駛。
而冰層超過1.5米厚時,破冰船就會進行壓倉將船頭翹起,從而將冰層依靠自身的重力壓碎前行。
當冰層超厚度過三米時就得反覆撞擊、碾壓,或者投放炸彈。
如果冰層厚度超過五米,那麼除了投放炸彈幾乎沒有其他辦法了。
這次選擇破冰船出行,顯然是對這樣的情況早有預測,所以科考船艱難的行進了幾天之後,還是被超過極限的冰層擋住了去路。
這裡的冰層已經超出了5米厚,按照現在的位置計算,離原本的陸地還有接近200公里。
200公里投放常規炸彈的話,也得幾十顆才能見效。
如今的武器都是戰略資源,輕易不得動用,所以科考船並沒有以炸彈開路,而是將船停了下來。
船身的甲板上,一個起重臂緩緩升起,吊裝著一個集裝箱卸在了冰面之上。
隨後一隊人員來到冰雪覆蓋的冰面之上,開啟集裝箱進入其內,不久之後幾輛雪地車從集裝箱緩緩駛出。
冰面之上還覆蓋著積雪,這些積雪是起初的酸雨在降溫之後形成,正好可以滿足雪地車的行駛。
能見度極低,雪地車根本無法辨認方向。直升機再次起飛冒險低空飛行,依靠雷達給雪地車帶路。
幾個小時後可見範圍之內,終於出現了一些抽象扭曲的文明廢墟。
車隊在一片建築前停下,靜靜地注視著眼前的一切。
昔日的高樓大廈,從頭到尾都掛著冰凌,渾身被冰雪包裹,彷彿一座座冰雕,向這些倖存者傾訴著往日的輝煌。
慘白的世界,散發著淡淡的藍光,充滿了說不出的憂傷。天地一片蒼茫,覆蓋著未名之殤。
短暫地停留過後,車隊繼續出發。
他們這次離開珀米澤安,是要在陸地上尋找一個合適的棲息地,讓火種計劃儘快燎原。
躲過滅世神罰,渡過自然災害,在冰河世紀中重建文明,才是火種計劃真正的核心。
找到了城市,就有了定位的起點,小隊以科考船為前沿基地,向著各個預定目標探測而去。
地質專家根據滅世神罰前的地質資料,列出了幾個有可能存在天然熱源的目標點,小隊要逐一前往實地檢視。
可惜,經過數月的努力,這些理想的目標點也都處於冰封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