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00多萬年前的地球,正處於白堊紀。當時地球的環境與現在截然不同,最明顯的差異就是大氣中氧含量極高。
所以那個時期地球上的生物體型都極為龐大,最為典型的代表就是恐龍。
非鳥恐龍在地球上生活了1.7億年之久,它們是地球當時的霸主族群,處於食物鏈的最頂端,相當於現在的人類。
然而大約在6500萬年前,飛鳥恐龍卻在很短的時間內全部滅絕了,與之同時滅絕的還有當時的大量陸地生物。
關於非鳥恐龍滅絕的真正原因,科學界一直存在著很大爭議。
然而,最主流的觀點還是小行星撞擊了地球,造成了白堊紀生物大滅絕的出現。
科學家甚至在墨西哥灣找到了隕石撞擊留下的撞擊坑,撞擊坑位於尤卡坦半島上,大部分被掩藏在海底600米深的沉積物中。
撞擊坑的直徑達到了180公里。
科學家根據當地的地名,將這次撞擊稱為奇克蘇魯布撞擊事件。經過測算分析,這次撞擊地球的是一塊直徑大約10公里的隕石,撞擊速度超過40倍音速。
其爆炸威力相當於100萬億噸tNt的爆炸當量,形象一點的說法,威力是廣島原子彈的70億倍。
撞擊的過程忽略不提,這場浩劫幾乎抹去了地球上大約3\/4的動物和植物物種,地球也因此迎來了冰河世紀。
且不論這次撞擊是否真的是恐龍滅絕的真正原因,但其模擬的資料是真實可靠的。
自從阿發得到了那張合照以後,整個人就像吃了興奮劑一樣。每天都是精力旺盛,工作熱情高漲,面對末日的態度也變得積極了很多。
而在此刻,藍星的外太空中,數百萬公里以外,有兩顆直徑大約8公里的隕石正在向著藍星襲來。
這兩顆隕石的尾部,有長達數公里的藍色尾焰噴出。如果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尾部尾焰是由幾個粗大的金屬造物噴發而出。
金屬造物明顯是工業產品,那麼是誰這麼喪心病狂,要用隕石襲擊藍星呢?
始作俑者正是藍星人自己。
m6星團自身是一個新生的星系,12光年的半徑內,遍佈著80個恆星系。
除了這些恆星之外,還存在大量的流浪隕石和小行星。
藍星人精挑細選了這兩顆小行星,然後派遣飛船在這兩顆小行星安裝了簡化版的行星發動機,改變了這兩顆小行星的軌道。
藍星人幾年前就已經明白,有生之年想要靠常規手段滅掉異人已經不可能了。
所以他們想到了這種滅世的手段,與異人和行屍同歸於盡。
想要滅絕藍星地表的一切生物,大約需要上百億顆核彈同時引爆。
但是核彈會殘留大量的輻射物,即便將行屍和異人滅絕,火種計劃的倖存者即使存活,也無法在遍佈全球的輻射中生存下來。
因此他們想到了這種撞擊方案,在解決異人的同時,還能給火種計劃的倖存者留下足夠的生存空間。
儘管自然環境依然惡劣,也好過遍佈全球的核輻射。
兩顆隕石的速度已經達到了1.2萬米每秒,幾分鐘之後第一顆隕石徑直扎入了藍星的大氣層之中。
它的外表與大氣層發生劇烈的摩擦,瞬間就變成了一個大火球,向著藍星表面極速墜落。
而另外一顆在扎入大氣層後,稍微改變了一下軌跡,朝著藍星的背面飛去。
兩顆巨大的火球,一顆撞擊在沿海地區,另一顆撞擊在藍星海拔最高的山脈。
強烈的撞擊,直接在地表砸出一個深達500米的深坑,高溫將周圍上百公里內的一切物質瞬間氣化,強大的衝擊波以光速向著四面八方擴散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