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衛想要突進到多面體戰艦的本體,仔細探查一番這艘戰艦的防護罩究竟有什麼秘密。
他已經試過很多次了,每次都以失敗告終。
李衛堅信,同為三級文明,對方的防禦絕對不可能無懈可擊。一定存在薄弱點,只是這個薄弱點現在還沒能發現而已。
勇氣號的機動軌道都是提前計算好的,每次都是沿著引力炸彈的黑洞邊界行進。
可謂是在死亡的邊緣瘋狂試探。
可是引力炸彈有一個好處,那就是能夠吸收黑洞視界內的一切物質。
藉助著這一特性,勇氣號就能透過不斷的釋放引力炸彈清除路障,然後在黑洞死亡輻射的瞬間,從它的邊界擦肩而過。
這樣的飛行仍是亞光速,依靠的是核聚變發動機。所以曲率發動機對李衛來說,毫無用處。
缺少了曲率發動機,飛船的扭曲空間防護就無法開啟。一旦飛行失誤,被任何一方的攻擊命中,都可能船毀人亡。
勇氣號已經脫離了人類的防禦圈,進入了雙方的火力網之中。
人類艦隊能夠識別出勇氣號,在進攻時會盡量的規避,以免誤傷。
可是勇氣號必須不斷地機動,保持著死亡之舞的節奏,所以這種規避的效果也是聊勝於無。
勇氣號猛地劇烈顫抖,主控室內警報大作。
“警告!警告!主曲率引擎被擊毀,建議立即返航”!
李衛本以為又要無功而返了,一聽只是曲率引擎報廢,立馬手動解除了警報。
“繼續前進”!
勇氣號在各種攻擊的夾縫中左衝右突,這片戰場彷彿就是它的舞臺。
而它就是星際中的獨舞者,上演著華麗的死亡芭蕾。
堅持堅持再堅持,突進突進再突進!
勇氣號終於接近到多面體戰艦本體,一光秒之外的位置。
“準備接舷”!
隨著李衛一聲令下,勇氣號兩側成排的艙門開啟。數百機械戰士魚貫而出,向著多面體戰艦本體飛去。
接舷戰,是人類舊曆的海戰戰術。
在人類進入星際之後,早已經被淘汰。所有的戰艦設計,也沒有相應的功能配置。
正常情況下,也確實沒有必要。
星際戰爭的戰場尺度,都是以天文單位計算的,往往處於超視距作戰狀態。
雙方都是以各種探測裝置和定位裝置,對敵方進行打擊。
即便是陸平以前的戰艦拼刺刀,也只是相對拉近了交戰雙方的距離,進入了可視距離的範圍,近距離以星際武器對轟而已。
而李衛則有不同的見解。
他對人類的各種戰爭手段非常熟悉,認為星際戰爭與人類舊曆的海戰有著很多的相似性。
海面的戰艦不僅要面對海面的敵人,還要防止空中力量的打擊,陸基武器的震懾,以及海底的潛在威脅。
而且一旦被對方的特種突擊隊潛入,很容易就會使強大的艦艇發生混亂甚至癱瘓,從而影響戰艦的戰力。
李衛認為,這種戰鬥方式完全可以運用在星際戰爭中。
任你再強大的戰艦,一旦被機械戰士接舷登陸,就能夠在內部進行破壞。
勇氣號投放機械戰士之後,並沒有離開。而是保持著當前的距離,在多面體戰艦體表之外,來回的進行死亡翻滾。
勇氣號必須留在現場,根據機械戰士登陸點的實際情況,進行針對性的指揮。
機械戰士的體型也就兩米多高,對於上百公里的多面體戰艦而言,猶如蚊蟲一般。
憑藉著靈活的機動性,機械戰士很快就來到了多面體戰艦表面,開始嘗試攻破。
可惜,機械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