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控室的顯示器上模擬著對撞的過程,一個巨原子的原子核被高能粒子正中靶心,瞬間破碎開來,爆射出無數細微的能量。
這樣的碰撞與核聚變完全不同,粒子碰撞只會打破原子的原有結構,而不會將相同的同位素聚變成新的原子。
上千道的粒子洪流碰撞,過程非常短暫,幾乎在同一時間就全部完成。
探測器探測到一種新的粒子,在以前的標準模型中從未出現過。這種新粒子很快就被從資料中篩選出來,被陸平投放到了大螢幕之上。
人類觀測到引力波已經上百年,今天終於揭示了引力波的形成原理。
陸平將這種粒子命名為引力子。
大統一理論的標準模型,在加入該粒子之後,終於得到了完善。
強弱電引四種基本力,可以用該模型進行完美的解釋,並相互轉化。
主控室內眾人看著大螢幕上標準模型的圖解,霎時間歡呼雀躍,擊掌慶賀。
統一了四大基本力,理論上就可以構建曲率發動機。
這相當於半隻腳踏入了三級文明的門檻,另外半隻腳則是驅動曲率引擎的強大能源。
可控核聚變的質能轉化效率只有千分之七,也就是說1公斤的核燃料,聚變成新的元素後,只將7克的物質完全轉化成能量。
這樣的轉化效率,還不足以進行空間彎曲,也就無法用來催動曲率引擎進行超光速飛行。
而負物質天然就具有引力排斥性,是曲率引擎的理想能源。
只是負物質陸平還沒有獲取的途徑,想要進行曲率飛行,就得尋找一種以目前科技可以實現,且能效能夠達到驅動曲率引擎的新能源。
這種能源,人類在以前其實已經提出假想,並能夠在實驗室製造,而且在自然界也有所發現。
這種能源就是反物質。
反物質與正物質為相互對立,可以理解為一個在第一象限,一個在第三象限。
通俗點說,反物質的質子帶負電,電子帶正電。
反物質與對應的正物質相互作用時,兩者就會完全堙滅,並釋放出大量的能量。
1克反物質(按1克反物質與1克正物質湮滅計算)湮滅釋放出1.8x10^14(次方)焦耳的能量。
1剋核聚變燃料聚變之後可得到6.3*10^11焦耳的能量。
反物質釋放能量與核聚變相比,比同級的核聚變效率高出285倍。勉強可以用來驅動曲率發動機。
只是反物質的應用,存在兩大難題,一個是無法長久的儲存,另一個是無法大量的獲取。
人類之前能夠儲存反物質的最長時間是1000秒,能夠製造的反物質還是以“個”為計數的,停留在納克級別的計量單位上。
不過隨著引力子的發現,這兩個難題也將迎刃而解。
后土的檢測資料表明,此次的對撞實驗中,就產生了大量的反物質。
而利用大統一理論,陸平可以改進前人的粒子陷阱或者粒子減速器,讓反物質可以更久的停留在真空環境中。
曲率引擎陸平可以不用著急去製造,可是反物質絕對是當下最緊要的問題。
這牽扯到打破星空牢籠的關鍵。
陸平已經摸清了星空牢籠的形成機制,只要有足夠的能量,就可以將這個球形空間反向扭曲。
他只需要開啟一個缺口,就可以逃出生天。而這個球形會在大自然的作用下,經歷漫長的歲月,自己復原。
單純的為了對撞試驗,完全用不著建立這麼超大型的對撞機,製造反物質才是陸平最終目標。
當然現在的超級對撞機,只是初步驗證了其製造反物質的能力。想要達到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