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鄰星是一顆小質量的恆星,正常情況下壽命耗盡之後,會變成一顆白矮星。
如今被代理人用負物質催化激發,變成了不穩定狀態的中子星,向著整個三合星系輻射噴發。
將近二百萬戰艦,依靠後土強大的計算能力,保持著密集飛行編隊,迅速組成一個球體。
這個球形編隊的半徑超過100公里。
陸平及雨星的一眾高層,為了這次決戰幾乎全員出動,如今都在地球號上。
地球號則處於這個球體的中心位置。球形編隊還在拼命加速,這是一場與時間的死亡賽跑。
一個多小時後,中子洪流裹挾著伽馬射線,終於追上了球形編隊的邊緣。
最外層的戰艦將防護罩的功率開到最大,也只堅持了不到一分鐘。
此時的中子還非常密集,並沒有完全衰變,防護罩的能量耗盡之後,幾乎是瞬間就穿透了飛船的超臨界材料。
這是原子層面的穿透,材料自身再堅固也是無法阻擋。大量的伽馬射線同步照射,將飛船的電子系統癱瘓。
發動機的約束裝置失靈直接熄火,發動機內的核燃料直接不受控制的爆發開來。
還好,陸平的艦隊採用的都是氦3聚變,不會產生中子和伽馬射線。
球形編隊的末尾,被爆發的洪流無情摧殘。就像火箭發射的隔熱罩一樣,在不斷的爆炸中層層剝落。
飛船自身成為了阻擋中子流和伽馬射線流的實體屏障,核爆以後產生的高溫高壓粒子,也能對中子流進行吸收和阻斷。
兩者就這樣僵持下來。
不到一天時間,整個球形編隊,就被完全淹沒在中子星爆發的洪流之中,消失不見。
狂暴的能量,以比鄰星為核心,向著整個三合星系席捲而去。十幾天之後,已經接近了南門二A的外圍。
還好,陸平當時預演出結果的時候,就已經向大本營發出了避險預警。
如何避險?當然是依靠南門二A恆星自身。
雨星以及比鄰星b、c、d四顆行星,在接到預警的第一時間,就調整了自身的軌道,躲在了南門二A的背面。
中子洪流經過十幾天的蔓延,如今基本上全都衰變成了普通的高能粒子。
唯一還能對大本營構成威脅的,仍然還是伽馬射線爆洪流。
這些射線經過十幾天的傳播,強度已經稀釋、減弱了無數倍,但是總體劑量仍然是天文數字。
這些物質與南門二A的大氣層碰撞在一起,可謂是一石激起千層浪。
比鄰星在南門二A面前,本身就是弟弟。
何況爆發之後稀釋的能量,對於龐大的南門二A來說,猶如泥牛入海一去不返。
南門二A龐大的體量,堪比中流砥柱一般,將這些能量牢牢的抵擋在本體大氣層之外。
只是爆發了一些規模不大的太陽風暴。
有了恆星的抵抗,這些直射南門二A的能量被吸收、分流,在恆星背面形成了一片真空的安全地帶。
地球號率領的球形艦隊,也隨著這些能量的裹挾,一頭扎進了南門二A內部。
現在的球形編隊,半徑只有十幾公里。
陸平犧牲了90%以上的戰艦,給地球號爭得了喘息的時間。現在的球形編隊數量不到20萬,進入南門二A以後,終於脫離了致命的射線威脅。
地球號迅速調整軌道,從南門二A的輻射區繞道,飛向了恆星背面。
四顆行星此時正在恆星背面的安全地帶躲避,它們還得時刻調整軌道與安全地帶保持一致。
地球號帶著剩餘不多的戰艦,衝出了恆星背面的大氣層,終於回到了比鄰星b的星環船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