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平將這些理論總結歸納後發現,想要弄明白五維自由粒子的理化特性,就先得掌握高維波動或者說五維波動效應的本質。
陸平有一種感覺,這種高維波動不光牽扯到天網的構建,諸如異化之災、能量態生命實體化都與之緊密相關。
很可能也是突破六級文明門檻的關鍵一環。
高維波動的假設,完美的詮釋了高維空間與低維空間,微觀物質與宏觀物質的相互統一問題。
那麼高維波動具體又是什麼呢?
按照超弦理論的說法宇宙是11維的,多維宇宙共同構成了一個震動的平面!
既然是11維,又為什麼是個平面?陸平只能認為這是一個形象的描述,不去追究這個說法從何而來。
關鍵詞不是平面,而是震動。
如果把智慧生命個體看成一個幾何體,這個幾何體不管自身是幾維存在,他都依附於某個維度空間。
如果這個空間真的是震動的,那這個幾何體會不會有所感應或者反應?
很可能的一種現象是,這個幾何物體有反應,但是自身意識不到。就如同沒有參照物,我們感覺不到地球的自轉一樣。
或許這種空間的震動,帶給生命的實際影響就是細胞的分裂、老化、死亡,外在表面為生、老、病、死!人們只會以生物學的理論去解釋這些現象,誰又會把這些習以為常的事情,和宇宙的震動聯絡起來?(這只是作者的形象比喻,並不代表真情況!)
也就是說,宇宙時時刻刻都在震動,而且無時無刻都在影響著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我們作為多維宇宙的一個幾何體,自身意識不到。
想要完全搞清楚這種震動,最好的辦法就是脫離這個多維宇宙,以上帝視角去俯視整個多維本宇宙,就能洞悉一切。
脫離多維本宇宙,理論上是七級文明的定義範疇,現階段自然是不可能達成的。
不能脫離多維本宇宙,就無法窺探這種震動的本質嗎?這種論調顯然是不對的。
借鑑我們在地球上能夠確定地球自轉的辦法,只要找到一個參照物,就能窺探這種震動的區域性秘密。
五維宇宙震動最直觀的參照物,自然就是另一個五維宇宙!
就像我們透過月亮和太陽的週期性位置變化,就可以確定地球的自轉和公轉週期一樣。
這種方法不需要觀察者離開地球,陸平自然也就不需要離開五維本宇宙。可是要如何觀察,一時間讓陸平十分困惑。
理論上肯定存在不離開五維本宇宙,從而觀察平行五維宇宙的辦法。
可是五維本宇宙不像地球,它的範圍幾乎可以認為是無限大。即便陸平觀察到了平行五維宇宙正在變化,他可能也認識不到這種變化正在發生。
最好的辦法,還是找一個能夠認知且又能觀察的參照物。
陸平苦思良久之後終於想到了辦法:與其去找一個自己難以認知的參照物,為什麼不能自己造一個?
想要確認五維本宇宙的變化,只需要製造一個特製的五維小宇宙,然後將之送到六維空間內。觀察其因為時間和空間的變化關係,說不定就能一窺五維波動的一些秘密。
這就像古人用日晷觀察時間和節氣的變化一樣,其實就是在觀察地球的自轉和公轉。那自己是不是能造一個五維日晷,用來觀察五維空間的波動。
這個思路讓陸平豁然開朗,非常值得一試。
陸平也不知道這種變化具體會產生什麼效應,但是有一點,這個小宇宙必須能在六維宇宙中自持。它就是五維本宇宙的一個人造平行宇宙,或者說同步衛星宇宙。
Lp裝置可以開啟6維宇宙的通道,想要在特定的六維宇宙座標點穩定,有降維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