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照片。
在科技發達的今天,仍然堅持光學拍攝的攝影師,已經不多了。無論想要什麼樣的照片,都可以透過AI生成,而且完美無瑕。
可是科技再發達,還是有人堅持這門藝術。
這個只能作為愛好,想要藉此謀生,估計連路費都賺不回來。
拍攝的過程枯燥無比,尤其是為了一個鏡頭,要提前踩點,到了現場可能還會因為突發的天氣情況,不得不取消拍攝計劃。
以前也有同事朋友出於對古老藝術的好奇,與多安一起出來過幾次,可是實際體驗過之後,就再也不來了。
作為自然風光攝影師,常常要爬高下低,拍攝環境都是原始生態。
作為習慣了高科技生活的文明成員,好奇心很快就會被摧殘殆盡。
所以,多安平時都是一個人出門拍攝。
幾個小時之後,夕陽終於接近地平線,多安迅速確認了一遍引數,按下了快門。
從太陽接近地平線,到完全落下,前後只有兩分鐘左右的時間。
這兩分鐘多安一秒也不敢耽擱,一遍遍的微調引數,不停的拍攝。
等到太陽完全從地平線消失,多安才有時間檢視原片。
拉絲的瀑布映襯著金輝,而且由於水霧的原因,還有一道彩虹留在原片之上。
總體來說拍攝效果超出預想。
多安興奮不已,迅速將最滿意的幾張照片標記加鎖,防止意外刪除。
在太陽落山之後,c星從地平線的另一側升起,果然在預計的時間,升到了瀑布上方。
多安迅速調整對焦點,將主體鎖定在c星,開始拍攝。
幾分鐘後c星的位置已經不符合構圖需要,多安只能無奈停止,挑選滿意的照片。
c星在整個構圖中,只是點綴作用,所以只需要拍清晰不過曝就行。整體上就像一張黑白照片,比較單調。
接下來就是漫長的等待。多安正好趁此機會,回到營地給自己烹飪了一些食物。
補充了體力之後,多安調好鬧鐘,抓緊時間睡覺。
在c星從地平線消失之後,沒有了c星的反射光影響,銀河拱橋就肉眼可見了。
只是現在的拱橋位置還比較低,而且銀拱也沒有完全升起,拍出來既不好看也不協調。
數個小時後,鬧鐘將多安吵醒。
多安抬頭看了看銀河拱橋的位置,已經快要接近自己的構圖設想,趕緊抹了一把臉,向著拍攝點而去。
拍攝銀河就比較複雜一些了。
由於b星的公轉週期非常短,所以與銀河的相對位置變化比較明顯。
而以銀河的亮度,即便肉眼可見,想要拍攝清楚就必須進行長曝光。
達不到一定的曝光時間,拍出的銀河就會模糊不清,黯淡無光,放大以後全是馬賽克。
而長曝光的過程中,銀河還在運動,這樣拍攝出來的銀河,就會變成銀河星軌。
也就是說一顆顆星星變成了一條條弧線,攝影中將之稱為拖尾現象。
為了防止這種情況,所以得給相機增加一個輔助裝置,星軌儀。
星軌儀可以設定引數,讓相機與某個天體保持同步運動,也就是相對靜止狀態。
這樣就可以防止在星空拍攝中,出現拖尾現象。
多安啟動星軌儀,相關的引數多安早已提前設定與銀河同步。再次調整了相機的引數之後,相機發出“咔”的一聲,電子快門開啟。
足足過了三十秒的時間,才響起“噠”的一聲,快門重新關閉。這次的曝光,是三十秒的長曝光。
多安迅速瀏覽了一下樣片,放大了各處細節之後,對引數進行了微調,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