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方沒有予以回應,陸平等人反倒高興了起來。
原因很簡單,這就像地球上以前的地緣關係一樣。如果真的誤入了別國的領空,在對方提醒之後就應該自行離開。
當然,如果是刻意闖入的,那肯定是實力強悍,根本不在乎警告,一般還要出言挑釁幾句。
像這種在收到警告之後,不予回應的情況很少。
恰恰說明了對方心裡也沒底,不知道該如何回應或者說不敢回應。
如果真有底氣,大可以出言反駁。這樣裝聾作啞,分明就是不自信的表現。
陸平心中大定,這條魚他吃定了。
不過眼下還是得等待水滴編隊返回,才能向星球表面發起攻擊。陸平可不會閒著,將目標再次鎖定了對方的梭形飛行器。
艦隊的攻擊目前沒有太好的效果,陸平手中唯一還能動用的就是機械軍團和無線輸電技術。
機械戰士的體量小,之前已經改動過驅動模式,完全具備在太空和大氣層飛行的條件。
他只需要給機械戰士完善一下飛控系統就行。
機械軍團飛行作戰,可以參照無人機作戰的模式,編隊或者獨立出擊。不過這得有一個前提,這個前提的核心其實就是定位系統。
參照無人機的定位模式,可以分為視覺定位、光流定位、GpS定位。
前兩個很好解決,機械戰士本身就具備機械眼,裡面的光學感測器可以直接照搬無人機的避障程式,完成視覺定位和光流定位。
至於GpS定位系統,只能重新構建一個定位網路了。
這個也不難。
如今的雨星被陸平的艦隊完全封鎖,將艦隊飛船的位置按照極座標來劃分,就可以在雨星的防護罩之外,構建一個三維空間的定位系統。
將機械戰士的座標資料與戰艦的定位系統相關聯,藉助其本體的智慧晶片和后土的強大運算能力,就可以實現。
這個工程需要強大的計算能力,陸平只需要發出指令,后土很快就已經構建完成。
一個立體的三維座標系,很快出現在陸平的視覺系統中。
在這個座標系中,以雨星為中心,周圍一光分(光速一分鐘飛行的距離,1800萬公里)半徑的空間,以網格線的形式呈現出來。
陸平將之命名為戰場定位系統。星際艦隊與機械軍團,全部與戰場定位系統關聯。
座標系內無數的綠點代表的是陸平的戰艦,紅點代表對方的梭形飛船,被一層光幕包裹的球體,代表著雨星防護罩內部的情況。
定位系統已經構建完成,機械軍團的飛控模式也就相應生效。終於到了第二代機械戰士一展身手的時候了。
當年地球反擊戰中,陸平為了應對血族的無線輸電技術,將機械戰士針對性的做了一番升級。
這次出來帶的二十萬機械軍團,全部都是第二代產品。
第二代機械戰士與第一代相比,外形上沒有太大的區別。唯一的不同就是其背後的盾牌和劍柄,如今已經合二為一。
實體的盾牌為夸克材料打造,不過防禦面積有一定的侷限性,與劍柄合二為一之後,可以激發出一個光罩,將機械戰士包裹在內。
相當於多了一層能量護罩,倒是與雨星的防護罩有點異曲同工之妙。
不過兩者藉助的原理完全不同。
機械戰士的防護罩是核聚變產生的超能粒子,被強大的電磁力所束縛形成。
可以說是集合了人類的強力、弱力、電磁力於一體。
而雨星的防護罩明顯是偏向於引力、電磁力與弱力。
雙方的防護罩,可以說都是不完全版,只要針對其缺失的一環進行攻擊,都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