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平從空間引力的假設,一直推論到時空場的存在,猛地豁然開朗。
如果這種時空場真的存在,並可以在運動中相互疊加產生影響,會不會就是高維波動現象的本質。
時空場存不存在,陸平個人認為存在的可能性還是很高的。不過這都是他的主觀推論,想要證明其正確性就必須有證據。
具體要如何證明,可以參考相對論效應去實踐。相對論兩個典型的時空效應為:運動的時鐘變慢、運動的鋼尺變短。
這就是著名的相對論效應,或者叫超時空效應,人類在很早的時候就已經證明。
其中的原理用公式去解釋就會非常抽象,這裡可以舉一個例子來說明。
假設,在星際中有一艘飛船正在勻速飛行,飛船共有三層。它的頂層非常光滑,它的底層也非常光滑,飛船的中間層坐著一個駕駛員1。
飛船的頂層和底層之間的高度為一光秒。
在飛船的底層有一個光源,向頂層射出了一道垂直光線,光線過了1秒到達了頂層。又過了1秒被反射回光源處。
駕駛員1觀察到的光線傳播路徑為一個垂直的線段,在他的觀察中,光線傳播耗時2秒鐘。
同時在這個飛船外的太空中,還有一艘飛船,這艘飛船是靜止的。飛船中也有一名駕駛員2,他也在觀察這道光。他觀察到的時間和軌跡則完全不同!
怎麼描述呢?
以光源發射時所處的座標點為A,以光線到達飛船頂部的座標點為b,以光線返回光源處的座標點為c。在駕駛員2的觀察中,這道光線傳播的過程中,除了垂直傳播還在橫線位移。
因此靜止飛船內的駕駛員2,所觀察到的光線的軌跡,是一個Abc三點形成的倒V字形。光的傳播路徑相對拉長了,光速的傳播速度相同,那麼他觀察整個過程的時間就超過了兩秒。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光速絕對不變原理!
在上述的兩個觀察者眼裡,光速都是恆定值c,但因為他們觀察到的光線路徑不同,所以同一個傳播過程,光走過了不同的距離,花費了不同的時間。
這就是運動的時間會變慢,運動的鋼尺會變短的形象描述。
首先必須明確一點,時間是相對存在的,是由人為定義而來。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的速度,與光速比起來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因此我們的時間概念就很單一,計時器記錄了多少時間值,我們就會認為經歷了等效的時間尺度。
按照時間膨脹效應概念,如果此時地球外有一艘超光速飛船,在同樣的時間尺度下,它內部的計時器記錄的卻是另外一個時間值。
為了更直觀描述這種變化,區分這種時間概念的混淆。這裡有必要將時間概念進行擴充並進行統一。
在此擴充為時間尺度St、時間流速Vt和時間值t三個名詞,而這三個名詞存在對應的數學關係。即:時間尺度St等於時間流速Vt乘以時間值t。
這樣就可以很直觀的描述時間膨脹效應:在相同的時間尺度下,處於不同時間流速的物體,經歷的時間值存在反比關係。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所描述的時間,只是我們在低速運動狀態,記錄到的時間值而已。在周圍沒有不同時間流速的參照物情況下,就會潛意識的忽略自己的時間流速和經歷的時間尺度。
證明這種時間膨脹效應的實驗有很多,陸平現在就是要在這些實驗的基礎上,進一步證明,多維空間之間也存在類似的效應。
這樣的實驗就不用脫離多維本宇宙,只需要在任意兩個相鄰的平行空間,同時觀察同一個目標即可。
實驗很快完成,陸平的推測得到了驗證。
觀測結果表明,在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