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宣傳部那裡傳來了好訊息。
電視的宣傳效果比他們想象中的好太多了。
大明百姓接受新事物的速度遠遠超過預期。
現在登州地區,銷量最高的電器不是燈泡,而是電視。
燈泡作為家庭必備以及便宜好用的電器,竟然敗給了價格更加昂貴的電視,著實出乎眾人意料。
後來經過研究,宣傳部的人才發現其中有意思的部分。
按照正常的思維,燈泡應該是最容易被大眾接受的東西,這東西可以拿來照明,增加人們的工作時長,掙更多錢的錢。
其次,人們才會考慮購買其他電器。
但那是按電器發展的正常規律來思考的。
就比如龍國八九十年代,多少人家是先通上電很長時間後,才買了家庭的第一件家電。
這就導致燈泡成為家中第一件電器用品,成為了人們的常識。
而這第一件家電,往往不是洗衣機冰箱,而是電視。
由於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這些電器的供應確實不足,導致很多人有錢也買不到。
這三樣電器在歷史上出現的時間相差並不大,要說製造難度,電視顯然是難度最大的一個。
然而國內卻先引進了電視生產線,不是洗衣機冰箱。
這裡就不得不提到人們精神追求和物質追求。
在物質生活相對平穩的時候,精神追求就成了人們的首選。
在龍國到來的第二世界,登萊地區百姓的生活基本上都能得到保證,並且還有大把工作在等著他們去做,工資福利方面更是超出了他們的預期。
這個時候,他們便開始追求更高品質的生活。
說實話,以他們現在工資,買龍國人高品質的生活用品,欠缺的還是有點多。
那麼精神生活的追求就成了一種成本更低的選擇。
而此時委員會正好在進行輿論宣傳大戰,家電下鄉活動一直很給力,電視的價格已經到白菜價。
正常一個男子在工作一個月後的工資,差不多就能買一臺小尺寸的電視。
而第二世界又顯然不符合正常的電器發展規律。
大明人在接觸到家用電器時,所有的產品已經成熟並且能大量供應,這也就導致了上述情況的出現。
電視的銷量遠遠大於其他電器。
電視銷售量的提升,顯然也大大減輕了宣傳部門的工作量。
他們只需要做好電視節目就可以了。
透過大量的走訪調查,宣傳部發現,登萊百姓對於新事物的接受程度,比他們想象中的好太多了。
就比如,工作人員詢問百姓對於他們龍國人實行的各種政策怎麼看。
百姓們不再像以前那麼畏懼官府的人,往往會大大方方的回答:“電視上都說了我們都支援”
顯然這一切都是電視起到的宣傳效果。
另外手機的銷量也有一定突破,根據網路繳費的資料,這些手機大部分流向登萊地區的富商。
這些富商知道了手機的存在,在瞭解到這個小東西的用途後,驚喜欲狂,這簡直是經商利器,於是紛紛掏錢購買。
在他們中間形成了一個固定的圈子。
現在在大街上,經常能看到一些穿著不倫不類的人,腰間別著一個小包,包裡的手機不是裝在裡面,就是已經拿在手裡,大聲同手機對面的人聊著什麼。
這些手機好像不是拿來用的,而是拿來炫耀的。
讓人有種回到十幾年前手機大爆發時期的既視感。
綜合以上情況,宣傳部得出結論,第二世界這三四百年的思想文化差異,很可能在未來五到十年內得到彌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