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裡幾家大寺廟一直有關注張川柏的蔗田。
種甘蔗也是要點運氣和實力的。
有些人種的甘蔗,植株矮小、間節短得沒法啃,牛見了都搖頭。
“張川柏的蔗田跟一幅畫似的。畫都難有那麼漂亮的甘蔗,筆直又勻稱,間節又長。”
“這是報恩蔗吧!”
“有傳聞張三郎前世是竹熊,因而有種甘蔗的天賦!”
不過,張川柏拉了一船石炭渣回去,也不是秘密。
石炭渣做肥料的秘訣是什麼?
等張川柏來打聽熬糖的秘訣,他們就可以問了。
張川柏怎麼還不來呢?
……
大生產呀麼嗬嗨!
西里裡裡嚓啦啦啦嗦囉呔!
筆直的甘蔗像一排排嚴陣以待計程車兵,學生們拿著刀,也像軍隊一樣雄赳赳氣昂昂邁向蔗田。
“嗶嗶嗶~~”
小夫子張川柏吹著竹哨,指揮著軍隊前進。
收穫是喜悅的,但砍甘蔗無論如何也說不上有趣……
讓小孩子們充滿幹勁的,不是哨聲,而是榨蔗漿熬糖!
為了一口蜂蜜,他們就敢冒被蜜蜂全族追殺的風險,為了吃糖辛苦,是值得的!
有經驗的農人在一旁喊:“別亂砍!長得最好的甘蔗,根部要留下來,明年還會長。”
這就是宿根蔗啦!
“知道!”
“唉呀,我看根根都很好,到底留哪一根啊?”
“大人大人!”
蔗田裡,處處是熙熙攘攘的笑聲,又有改了詞的“大生產”歌聲。
冬日的暖陽下,一切都充滿希望。
……
漢代楊孚所著《異物志》記載:
“甘蔗,長丈餘頗似竹,斬而食之既甘,榨取汁如飴餳,侯謂奇珍異寶,可入藥也,名之曰糖。”
漢代用的是曬糖法,將甘蔗汁曝曬於陽光下,變成粘稠半固體形狀。
和尚說熬糖法是西域傳入,天竺人發明的。
張川柏對此心存懷疑,我們聰明的老祖宗想得到曬糖,就想不到煮糖?
熬糖之前,要先榨汁。
《天工開物》寫了石碾榨汁法:
將甘蔗放入石碾做的“糖車”,牛拉動石碾滾動,蔗汁就榨出來。
張川柏在張園置辦了石碾,帶著學生們浩浩蕩蕩地把甘蔗運回來,開始榨汁。
“有一種甘蔗榨凳,也叫甘蔗床,形如普通板凳,凳面略向前端傾斜,榨汁部位呈圓形……”
甘蔗凳利用槓桿原理榨汁。
和秧馬一樣製作簡單,貧富人家都可以置辦。
但是手工榨汁,榨幾根自己吃還行,大規模的,不用想都知道很累。
所以張川柏選擇讓萌萌累一累。
養牛千日,用牛一時~~
哞~~
“榨好甘蔗汁,就要煮糖啦!”
張川柏擼起袖子,和親友一起幹活。
盧照鄰在一旁說:“我去慧日寺吃素齋,大和尚還問起你,試探你怎麼知道熬糖的方法。”
“神仙教的!”張川柏響亮回答。
“他們懷疑是小和尚或者佃戶洩密呢!”盧照鄰嘿嘿笑。
煮糖的步驟:
小火慢慢熬,煮沸後,打去浮沫。
糖漿進一步熬煮濃縮,將糖膏從煮糖鍋放至砂鍋,繼續攪動形成粘稠狀或粉狀的紅糖。
把攪打起沙的紅糖分裝到模具裡,就能大小一致,重量均勻。
整個過程,最重要的是火候和熟練度。
要說多高的技術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