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子種田……
後來舜子回鄉,原諒了虐待他的後母。
張川柏聽懂了,但是感動不了。
“孝順父母感於天,舜子淘井得銅錢。父母拋石壓舜子,感得穿井東家連。”大和尚唱結尾。
舜子至孝變文,真是孝子典範。
張川柏沒法帶入。
再看看四周感動落淚的人。
有一點點格格不入。
一篇俗講故事結束,臺下的人紛紛唸佛號感謝僧人。
“休息休息,等下還有下一篇。”盧照鄰比小夥伴熟悉俗講的流程,拿出帶的胡麻餅分給其他人。
有提著籃子的小販,趁機在人群裡做買賣。
“柿餅要不要?蒸餅要不要?”
也有人走動走動,坐久了腿麻。
盧照鄰邊吃餅邊說:“師弟,你那麼會講故事,要不要考慮給寺廟提供變文?聽說才子給寺廟寫變文,能免費吃齋飯。”
張川柏眼睛一亮,寺廟的齋飯很好吃!
但他還是搖搖頭:“這種大孝子的文章,我寫不出……我看長安的酒肆有表演胡旋舞的,如果真的要寫,還不如讓人在酒肆說書呢!”
高遠明聽出張川柏對這種“至孝”不以為然,笑著解釋:“世人最重要的名聲,就是‘孝’和‘廉’,孝順、清廉者,才能被舉薦為官。”
張川柏跟盧照鄰對視一眼,好像明白了什麼。
對還沒當官的人來說,清廉不好體現。
那就卷“孝道”,你臥冰求鯉,我埋兒奉母!
如果要這樣才能當官,張川柏覺得不如在家種稻穀。
卷不贏,真的卷不贏。
他們說話間,一個小沙彌過來,對張川柏說:“小施主可是上回送信來的張郎君?”
“是我。”
“師父說,請你坐到前排去。”小沙彌微微笑道,“小施主跟上官師兄相識,想必也跟我佛有緣,若是願意,可以到寺裡學習。”
張川柏連連搖頭:“不必,不必,我是給老君燒火的。”
我寧願做燒火童子,也不想講相聲!
這行飯不容易吃!
口技不好學啊!
其他小孩子聽說前排有位置,趕緊謝過小沙彌,拉著張川柏坐到前面去。
小沙彌笑了笑,沒有強求。
師父說,跟道門搶童子,哪有一次就成的,還得看機緣。
高遠明也蹭到前排座位,問張川柏:“小三郎,你真的是燒火童子?我聽說你很會抽砂鍊汞,以後還想煉丹嗎?”
“我種地。”張川柏一本正經。
高遠明:“……”
第一次見面,小兒郎在種地。
過了那麼久,發生那麼多事,小三郎的理想還是種地。
下一場俗講又要開始了,去溜達的人都趕緊回來。
這一次的故事是《降魔變神押座文》,比方才的孝子故事有趣。
魔王波旬以美女引誘、武力威脅,釋迦牟尼不為所動,最終將魔王降服。
大和尚厲害得很,美女嬌滴滴引誘的聲音都模仿得惟妙惟肖。
“你都不敢看我,還說什麼四大皆空~~”
張川柏邊聽邊吃東西,感覺到大和尚的視線,大方地舉起胡麻餅:“吃不吃?”
大和尚:“……”
差點就說不下去了。
一直到傍晚,俗講才結束。
張川柏跟著聽眾們離開,寺廟外的叫賣聲更加熱烈。
這是廟會。
演變到後來,廟會成了趕集做買賣的盛會。
“回家啦!明天一起去給夫子拜年!”張川柏跟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