釵黛之辨與家族倫理的戲曲映照
在《紅樓夢》這部鴻篇鉅製中,賈母的“掰謊記”猶如一顆投入平靜湖面的石子,激起層層漣漪,引發了眾多紅學研究者與愛好者對於書中人物關係,尤其是寶釵與黛玉形象塑造及她們在賈母心中地位的深入探討。賈母針對戲曲情節所發表的一番批判,看似是對戲曲中違背綱常倫理內容的不滿,實則在字裡行間暗藏玄機,與寶釵、黛玉二人的形象及行事風格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
賈母所批判的戲曲情節,乃是常見的才子佳人戲碼套路:一位小姐身邊僅配有一個丫鬟,見到公子哥後便全然不顧家法理法,甚至與他私奔,將綱常倫理拋諸腦後。從表面上看,這種情節在封建禮教森嚴的大家族背景下確實顯得荒誕不經。然而,若深入剖析賈母此番話的深意,需先對寶釵與黛玉的人物形象及相關情節進行細緻梳理。
林黛玉,作為賈母的嫡親外孫女,她出身於書香門第,自幼受到良好的文化薰陶。其性格敏感細膩、情感真摯熱烈且率性而為。在賈府之中,黛玉與寶玉之間有著深厚的情感羈絆,這種感情在封建禮教的框架下顯得頗為微妙。黛玉對寶玉的感情表達雖然含蓄,但不乏真情流露之處。例如,在共讀西廂時,二人共同沉浸於戲曲中的愛情故事,彼此的情感在這一過程中得到了進一步的交融與昇華。黛玉寄人籬下的生活境遇使得她在情感上對寶玉有著強烈的依賴,而她的多愁善感與對愛情的嚮往也使她在某些行為舉止上可能被視為逾越了封建大家族的規範。她時常因為寶玉的言行而暗自神傷、落淚,與寶玉之間的爭吵與和解也成為他們感情發展的重要脈絡。這種情感上的糾葛與互動,在封建家長眼中,或許存在著一些不符合家族倫理要求的隱患。
寶玉捱打之後,林黛玉冒雨前去看望。她“兩個眼睛腫的桃兒一般,滿面淚光”,全然不顧及在他人面前暴露自己對寶玉的深情。從情感表達與傳統禮教的衝突來看,黛玉對寶玉的感情深厚且真摯,冒雨看望體現了她對寶玉捱打後的心疼與關切,這一情感本身在封建禮教所規定的表兄妹關係框架內,是超出了正常親情範疇的。在封建倫理中,男女之間的情感表達應遵循含蓄、內斂的原則,而黛玉的行為及情感的強烈程度,與這種要求不符。從行為舉止的自主性考量,在封建大家族中,女子的行為受到諸多約束,尤其是未婚女子,需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避免引起他人的非議。黛玉冒雨前往,未考慮到自身行為可能引發的後果,也未遵循封建禮教中對女子“大門不出,二門不邁”以及行為端莊穩重的要求,這種自主性較強的行為,與封建倫理對女子的束縛相沖突。然而,從黛玉行為的本質及所處環境分析,她雖冒雨看望寶玉,但並未有任何越界的言語或舉動,只是單純地表達關心和心疼。且在封建禮教的大環境下,黛玉生活在相對封閉的大觀園中,這裡的氛圍相對寬鬆,少男少女之間的情感交流較為自然和純真,在一定程度上容忍了她這種情感的流露。此外,黛玉與寶玉的感情建立在精神共鳴和相互理解的基礎上,並非基於肉慾或違背道德的目的,從這一角度來說,她的行為又並未完全背離封建倫理中對於情感和道德的基本準則。
薛寶釵則出身於皇商之家,她端莊穩重、聰慧內斂,深諳封建禮教的規範與要求,並將其內化於心、外化於行。她在賈府之中的言行舉止堪稱封建淑女的典範。例如,在處理人際關係時,寶釵總是能夠八面玲瓏、妥帖周到,贏得了上至賈母、王夫人等長輩,下至丫鬟僕婦等眾人的讚譽。在對待與寶玉的關係上,寶釵雖然心中對寶玉有著一定的感情期許,但她從不輕易表露,而是將這份感情深埋心底,以一種更為含蓄、剋制的方式與寶玉相處。她時刻提醒寶玉要讀書上進、遵循仕途經濟之道,試圖將寶玉引導至封建家族所期望的正途之上。然而,儘管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