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姓最大的來源,出自子姓。
帝嚳的兒子契幫助大禹治水,立下大功,被封在商地,賜姓子。傳到成湯時候建立商國。
周武王滅商後,又經歷三監之亂,將原來殷商遺民分化瓦解,一部分遷往洛陽,少數留在殷地,更多的遷往了今天的商丘,成立宋國。
宋國傳了幾輩後,有個庶出的公子叫來,食邑在時地,就是他先被稱作時來。至於運轉在哪裡,咱得先找到時來才能運轉不是。
時邑在哪也存在爭議,有說在山東單縣一帶的,也有說是安徽阜南的。這個問題不是我能決定的,所以就此打住。
時姓目前人口約六十多萬。
我搜尋半天,還真沒發現時姓有特殊事蹟的名人。
明末清初宜興人時大彬,在製作紫砂壺時候,首先改進配方,首次在泥胚中加入紫砂,成就了現在的紫砂壺。
時大彬還是第一位將指紋印在紫砂壺上作為防偽標識的,所以他家出產的壺,都有指紋。
實在找不出時姓有特別事蹟的名人,只能說到這裡了。
*
傅姓
確實有點意外,傅姓人口竟然有六百萬之多,實在出乎我的意料之外。
傅姓有源自姬姓之說。
就是黃帝的後代丹朱,有個兒子叫大由,最初的食邑在傅地,也就是現在的山西平陸。其後人中,有以地名為姓的。
丹朱的後人裡也有祁姓,後來有改姓傅的。不過這兩支其實都是源自丹朱,不過是出處不同。
源出姬姓的還有春秋時候的賴國,大約在今天的河南息縣附近。也是被楚國所滅後,其族人有改姓傅和復以及陽的。
另一個說法則是姚姓。
在今天的山東棗莊臺兒莊區附近,帝舜的後代有一支在這裡居住。具體是陸終把其中一個兒子封在這裡,建立傅陽國,稱傅陽氏。春秋時候傅陽國被楚國端掉,其後人中就有以傅、陽、復為姓的。
再就是以官職為姓的。
從西周開始設定官職太傅,專業是教育太子和王子的老師,也叫師傅。師傅師傅,就是這麼來的。後面有人說師徒如父子,才有了師父的叫法。
太傅這個職位的名字在歷朝歷代稍微有點變化,但大多離不開這倆字。比如到西晉時候,為了避諱所謂的晉景帝司馬師,就把這個職位叫傅。但是隋文帝當家做主,故意把這個職位叫師,倆人隔著時空槓上了。
還有個官職叫傅御,相當於後來的宰相,也是西周開始設立的。
搞不懂西周的官職怎麼跟傅字幹上了,除了上面兩個,還有個傅相。到漢景帝時候,還有這個職位。
還有一個重要的來源,是商朝的武丁在位時候,訪到了一個大大的賢臣,叫傅說(yue),史稱武丁訪賢。
說的是武丁即位後,商朝有點走下坡路。
但是武丁上臺後,根本就不管國家的事,天天跑出去東遊西逛,也一句話不說,國家的事都交給冢宰處理,誰也不知道這個總統幹嘛去了,怎麼想的!
就這麼著過了三年,武丁終於在一次朝堂上開口說話了。
就見武丁往龍椅上一坐(那時候還沒有龍椅一說,這裡先借用一下,大家明白這個意思就行),開口說道:‘’同志們好!‘’
大臣們奇怪呀,這大王三年了沒說一個字,原來以為是啞巴呢,沒想到會說話呀!於是異口同聲回答:‘’大王好。‘’
武丁接著道:‘’同志們辛苦啦!‘’
大臣更納悶,大王今天中邪了嗎?
有人趕緊說:‘’大王少說兩句,留著明天說吧,要不然今天說多了,以後又不說話,讓我們怎麼辦呢?‘’
武丁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