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他們,就逃到了湖州,改成了汪罔氏,後來春秋時候被楚國吊打。其族人又遷往今天的安徽歙縣,姓氏經過簡化,成為汪氏。
為什麼說大禹不講理呢?
人家防風氏的故國在今天的大概安徽歙縣,或者更靠南邊。
會盟的地方是塗山,關於這個塗山也沒有確定,有說安徽蚌埠的,也有說河南洛陽的。當然這得看大禹治水到底是治的黃河還是淮河。黃河的話應該是洛陽塗山,而淮河則肯定是蚌埠了。
不管在哪吧,從汪罔國到塗山總得有距離。你大禹不問青紅皂白,是堵車還是堵了馬,是下雨還是颳大風,遲到的原因不問就咔嚓,實在有點太霸道。
更何況大禹的老婆還是人家防風氏的閨女,按照一個女婿半個兒的說法,這就把不孝的帽子扣上了。
再就是源自姬姓。
魯國魯成公有個兒子叫姬黑肱,他的二兒子姬汪,食邑在汪芒。這個汪芒有說是浙江的也有說是山西臨汾的,但是從魯國的地盤看,大機率不會是這兩個地方。而準確的說法是食邑在穎川,古代穎川一直換,大概在今天的河南中部一帶。至於姬汪的食邑,據考證說是今天的河南太康。
甭管在哪裡吧,反正姬汪的後裔,就以先祖的名字為姓。據說這位姬汪出生時,左手一個王,右手有水字,兩下里一就和,就發明了汪字。
,!
還有個出自姬姓的比較晚,北宋初期福建莆田有家姓翁的,六個兒子都中了進士。也不知道翁老漢怎麼想的,把六個兒子分成六個姓。其中最小的兒子翁同休,改成了汪姓。
再就是地名。
古時候有個汪水,屬於泗水的支流。西北玉門附近有個汪野國,在這居住的就有姓汪的了。
另外突厥以及許多兄弟民族,都有漢化改姓汪的,不一一探討。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這首膾炙人口的詩,可以說中國大部分小學生都能背誦。
詩中的汪倫是今天的安徽績溪縣人,聽說大名鼎鼎的李白來到了南陵他叔叔家,便想請他來做客。
問題是李白名滿天下,而汪倫卻名不見經傳。倆人又素未謀面,貿然相請,人家給不給面子呢?
早就聽說李白愛旅遊,:()趣談百家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