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清官很多,能被老百姓隨時隨地想起的,其實還真不多。
這裡面有各種各樣的因素。
比如說包拯和海瑞,特別是包拯,千百年來評書、戲曲等不斷灌輸,使人印象深刻。
這不,前一段網上有段影片,在河南開封包公祠裡,一位女子來這裡遊玩,竟然情不自禁的跪在包公像前放聲大哭。什麼事能讓這位女子痛哭失聲咱們不去討論,但包公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由此可見一斑。
其實明朝有位大大的名人,叫袁可立,卻是被雪藏了二百多年的袁青天!
袁可立是河南睢縣人,嘉靖四十一年也就是公元1562年生,小時候家境貧寒。
中了進士後,已經到了萬曆十九年,也就是公元1591年,袁可立的人生首秀,就驚豔了江南甚至整個大明朝官場。
袁可立任蘇州府推官,也就是掌管司法訴訟的官員,品級為七品,跟縣令屬於一個級別。
當時的蘇州,是內閣首輔申時行和王錫爵的家鄉,人際關係錯綜複雜。稍不留神,就可能萬劫不復。
蘇州知府石崑玉是個好官,不但廉潔,而且不畏權勢,處處依法辦案。
申時行的小舅子吳之禎,仗著姐夫的權勢,在蘇州府欺男霸女無惡不作。老百姓告狀到了石崑玉這裡,石大人那是清官好官,可不慣著他。該抓抓,該判判,可就得罪了申時行。
申時行倒沒有直接出手,畢竟人家一品大員,當朝首輔,跟地方較勁有點失身份。
但任何時候都不缺刻意巴結奉承揣摩領導心思的。這不,應天巡撫李淶坐不住了,上表彈劾石崑玉擅動庫銀貪汙受賄。
石崑玉當然也有後臺,就有人指出這是申時行和李淶挾私報復。一來二去,這事就鬧大了,驚動了皇上,下旨讓徹查。
還別說申時行了,就李淶已經是四品大員,是江南這幾個州府的最高階別,誰敢來審他呀!
袁可立接了這個燙手山芋。
查明真相倒不難,畢竟庫銀怎麼來怎麼去都有記錄。問題是怎麼判,給不給領導面子,還想不想在官場混,那是有講究的。
袁可立也是血氣方剛,才不管那些亂七八糟關係呢。寫好判決書,就在大庭廣眾之下大聲念。據說李淶羞愧的擋住臉,這邊袁可立更來勁,讀的聲音又加了倆調門!
這次首秀,袁可立一下子名聲在外。而李淶則羞愧的無法立足,只能辭職。
這件事過了不久,袁可立又經手審判了轟動一時的董範案件,更讓袁可立名動一時。
袁可立得罪了皇上,被罷職免官,回家休息去了。
但是這種有才能的人,朝廷怎麼可能會想不起來?不久袁可立重新啟用。
當時倭寇已經很猖獗,一些地方官為了出政績,不惜殺害平民冒充倭寇邀功。
琉球國的漁民因為遭遇風浪,輾轉流落的崇明。地方官竟然將帶頭的兩個拷打致死,將剩下的十幾個,都用藥弄成了啞巴。
袁可立審訊過程中,覺得不對勁,憑几把倭刀成功翻案。那些回到琉球國的漁民,在當地為袁可立建立祠堂,沒事就過來燒炷香。
最讓袁可立出名的一次,是在京城巡視時候,發現宦官胡作非為,竟然敢當街殺人。
在別人眼裡,那是皇帝的近臣,不能不禮讓三分。但是袁可立可不慣著他,直接命令抓起來。
有人拿著重金跑袁可立府上,意思是買條人命。袁可立大怒,直接將那人打了出去。
皇帝聽說後,趕緊派人拿著聖旨,要求法外開恩。
袁可立見到聖旨竟然不管不顧,將殺人者依法斬首。一時間京城百姓無不拍手稱快,直呼袁青天。
萬曆皇帝聽信後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