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感覺,除了張之外,地名用的比較多的,恐怕就是常了。
常熟、常德、常州、五常、常寧、常山等。
中國傳統四大姓王、張、李、劉,除了張姓之外,沒有一個屬於自己姓氏的地級以上城市的地名。這麼看來,常姓是不是夠牛叉的!
事實也正是如此,常姓在中國歷史上,確實有濃墨重彩的一筆。
首先還是說一下常姓的起源。
據傳說,黃帝有兩個大臣,一個叫常先,一個叫常儀。
不過呢,這兩位屬於傳說中的人物,具體是不是這回事,不好說。
靠譜的是周成王時候,姬封,也就是康叔封在了衛,成立衛國。康叔姬封把其中一個兒子派到了常地,大概在今天的山東滕州一帶。後來衛國滅亡,其子孫有以居住地為姓的,這支出自姬姓的,被稱作常姓正宗。
再就是前文在吳姓裡說過,周文王時候,伯益和仲雍因為謙讓國君的位置,跑到了南方,建立吳國。春秋時候仲雍的一個後代食邑在常地。注意這個常地跟山東那個兩碼事,這個常地是現在的江蘇常州。這裡被認為是南方常姓的發源地。
以上兩支,都是源出姬姓的。
還有因為避諱宋真宗趙恆的恆,而讓恆姓改姓常的。
另外自周朝的秦以及兩漢,都設定了諸如常任、常侍等官職,就有人以官職為姓。例如東漢宦官十常侍,就是這個官職,只不過他們是閹黨,肯定沒有後代。
嚴格來說,中國古代的仁義禮智信,也是屬於教派。到後來我們常說的三綱五常,倫理綱常這些,都算是教義。所以常字出現這麼早,就免不了有用教義為姓的。
再就是兄弟民族改姓的。
常姓在兩漢之前,除了傳說中的常先和常儀之外,沒有任何文字記載。這說明常姓成為望族,起碼在西漢之後的事。
首先見於史籍的,是跟著蘇武出差的常惠。當時蘇武是團長,常惠是常務副團長。
在被匈奴羈押十多年後,常惠終於回到了長安,被授予光祿大夫之職。
此時大漢的女婿,烏孫王昆彌發來請求,說車師和匈奴聯合前來攻打烏孫。我死了不要緊,但是大漢的解憂公主如果受辱,可就不好玩了。
大漢朝國力強盛,怎麼可能被這些彈丸小國威脅。正準備出兵呢,漢昭帝駕崩,這事只能往後推推了。
辦完喪事,漢宣帝派出五路大軍,北擊匈奴和車師。並以常惠為校尉,負責烏孫軍隊和大漢軍的組織協調工作。
不過還真出了點問題,就是烏孫得勝後準備回伊犁河谷的老巢,跟著一塊去烏孫的常惠,竟然一不小心,公章被一個烏孫叛徒給偷走了。沒了身份證,只能先回長安再說。
本以為丟了最重要的朝廷信物,回來指不定怎麼挨收拾呢。沒想到漢宣帝挺大度,不但沒降罪,還封了侯。
補辦了公章介紹信後,常惠申請出使烏孫,漢宣帝同意,命帶著金銀賞賜烏孫的有功人員。
因為前面出使龜茲國的大漢使者賴丹被龜茲殺了,雖然說賴丹是西域三十六國之一的扜彌國太子,並非漢人。但那是大漢派過去的,殺了他就是不給大漢面子。按照犯我強漢雖遠必誅的指導思想,必須得懲戒一下龜茲國。
只是這時候漢宣帝剛即位,政權還沒穩定時候,儘量不引起國際糾紛,就沒同意。
實際掌權者大將軍霍光,私下裡授予常惠便宜行事的權力,常惠出發前往烏孫。
事實證明常惠是對的,到了烏孫後,命令周邊小國家部落都得派出軍隊,集合了一萬多人馬,殺奔龜茲。
龜茲王害怕了,清楚得罪強漢的後果。於是交出殺害賴丹的兇手,這事才算完。
常惠可以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