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刺刀所熄滅、歐洲被神聖同盟的枷鎖捆住,而人們也在連綿不斷的戰爭當中筋疲力盡,幾乎喪失了對政治事業的激情。
在這種普遍性的情緒之下,想要照搬拿破崙三世的經驗自然是完全不可行的,恰恰相反,如果艾格隆自己鼓吹社會革命的話,反倒會讓他陷入被神聖同盟所痛恨的境地,也得不到廣大人民的支援。
對於這群劫後餘生、對宏大理想已經毫無熱情的人民,艾格隆講那一套思想並沒有太多意義,想要打動人們,他必須去講更加實際、更加貼合每個人自身利益的東西。
正因為了解這一點,所以他把著重點放到了擴大選民範圍,以民意來決定國體上面。
歸根結底就是一句話——“波拿巴就是普選制!”
這個口號足夠打動人心,不過,它能夠打動的主要還是城市貧民以及工人階級,他們受過一定教育,並且在人口密集的城市和工廠當中,能夠切實感受到各種思潮的洗禮,也明白自己政治權利的重要性。
但是在另外一邊,還有一個人口同樣龐大、卻整個沉默無聲的鄉村。
人數眾多的農民群體,被束縛在了土地上,整日的勞作讓他們無暇、也沒有興趣去關注外面的世界,對
一切政治思潮都敬而遠之,他們往往認為這些東西都是城裡人時髦玩意兒而且往往有害,選舉權對他們來說也是個可有可無的新鮮玩意兒,他們的精神世界往往和千百年來的祖先一樣,寧可停留在教堂當中。
想要打動這些人,就得玩點新花樣了。
拉近和教會關係,是一個可行的辦法。
因為在過去給教皇送了大筆的賄賂,所以艾格隆和羅馬教會的關係不錯,教皇甚至多次公開誇獎他“驅逐異教徒”的義舉,可以說在宗教層面上,他已經算是教會的朋友了。
然而,自古以來高盧教會一向都具有極大的獨立性,與羅馬教廷的關係良好,並不意味著高盧教會天然地傾向於艾格隆這一邊,比起拿破崙的兒子,他們更加有理由去喜歡代表正統的波旁家族——畢竟,他們已經合作了多少個世紀了。
這對艾格隆來說絕不是好訊息。
正因為接近了法國,艾格隆得以近距離觀察法蘭西現狀,他更加確認如今法國人民對波旁王朝的倒行逆施已經極為厭倦,這種普遍性的反對情緒已經積累了很久,似乎看上去只要有一絲火星,就能夠點燃全國,讓這個好不容易復辟的王朝又一次倒臺。
但是,所謂“爛船也有三分釘”,波旁王朝統治了法國三個世紀,算上之前的卡佩各分支的話已經統治法蘭西接近一千年了,其“正統性”之強大,絕不會是輕易可以抹除的。
在失去民心之後,他們所能夠依仗的支柱,就是“正統”所賦予的說不清道不明的慣性忠誠。
而艾格隆想要做的,就是斬斷這種慣性。
若想要打動農民,就先要打動高盧的教會人士,不說讓這些教會人士支援擁戴波拿巴,至少要讓不仇恨、嫌棄波拿巴。
只要能夠做到這一點,就等於割斷了農村和宮廷之間的精神聯絡,也就是讓農民不再愚昧地忠誠于波旁家族。
總體而言,艾格隆為自己的宣傳策略做了兩手準備——以普選制的許諾來拉攏城市貧民;以宗教情懷來打動教會和農民。
在邏輯上這是一目瞭然的事情,難題是在行動上要怎麼去做。
在閒暇的娛樂之後,艾格隆陷入到了苦思當中。
特蕾莎也同艾格隆一樣為這個難題而苦惱,她也絞盡腦汁,想要幫上丈夫的忙。
就在這一天,夫婦兩個人一邊在佈滿積雪的森林當中散步,一邊又繼續在這個問題上商談。
“殿下,想要在宗教情懷上戰勝波旁家族是很難的,畢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