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丁家寶應該沒有太多的壞心思,於是大膽地說道。他也想速戰速決,要是再讓其他人發現了,指不定會出什麼事呢。
“嗯。行,這會兒您沒事吧,正好我也沒事,咱這就去看看。”丁家寶爽快地答應了。
兩人在庫房走了一圈,從大包裝來看,還就是黃娟所說的那幾種和其他不一樣。而且最新進來的藥,也換成了原來的供貨商。
丁家寶也就放心了,他根本就沒想過,要將這種事作為把柄要挾別人,他只是想好好為患者服務。
開啟那幾種藥材檢查了一下,發現其他幾種都沒問題,還就半夏有問題,所以事情就更簡單了。
黃科長讓庫房將所有有問題的半夏封存,又讓藥房也退回已經領出的半夏,給他們換成正確的藥材。
回辦公室的路上,黃科長給黃娟打了個電話,將實際情況說了一下,讓趕快將有問題的藥材替換掉就行了。
重點提了一下,這件事是我們丁助理發現,並指示這樣處理的。在這個交際花跟前,也給丁家寶賣個好,並且說哪天得空,讓她請丁助理吃飯。
丁家寶還是用原方,將半夏換成正確的藥材後,喝了兩劑,患者的症狀就減輕了很多。
又根據實際情況,對方中的藥物進行了加減,一週後,患者出院回家調養。
丁家寶叮囑患者,一定要少吃少喝,尤其是要少喝水,這個是他反覆囑咐的。
因為一般要是讓患者少吃,患者都能理解。但是要是說讓少喝水,大多數患者都不能理解,因為這是第一次聽到。
在丁家寶看來,很多病都是由於脾胃的運化功能受損引起的。而導致脾胃功能受損的一個很大因素,就是那種多喝水錯誤的思想造成的。
他想透過自己的幾個典型案例來闡述這件事,讓大家相信,那種多喝水排毒的思想是錯誤的,可惜論文沒有稽核透過。
現在只能是讓那些,接受過自己治療的患者,先接受這個思想。他還是定期的回訪那幾個特殊的病例,讓患者都感到很溫暖。
所以,很快的,丁家寶又有了第三個外號,很多受益的患者和家屬都親切地叫他“戒水大夫”。
丁家寶現在也在逐漸地形成了自己的治病風格,就是所有病都首先考慮從脾胃入手。
從古至今的名醫中,丁家寶最認可的就三個人,東漢的張仲景,清朝時期的葉天士,民國時期的張錫純。
他認為這三人,在不同的時期,對中醫的發展,都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當然了,沒有晉朝的王叔和來整理傷寒雜病論,大家估計到現在都只知道張仲景這個人,並不知道有傷寒論和金匱要略這兩部醫學經典。
但是在丁家寶看來,王叔和也有一點兒小的失誤,就是在整理傷寒雜病論時,有些地方根據自己的理解進行了改編,從而失去仲景本意。
雖然王叔和也是一位偉大的醫學家,但是也不能說他對傷寒論的理解就肯定是對的。
對於丁家寶來說,他認為正確的做法應該是,保留原著的完整性,如果自己存疑,或者是有不同的理解時,應該在旁邊做備註,而不是直接修改原著。
中國的名醫錄中,有上千個名醫,基本都對傷寒論進行過批註。但使用的版本都是王叔和版的,真正的仲景原書早已不知所蹤。
中醫以前一直是沒有這派那派的說法的,但是從宋末元初,開始出現的金元四大家,所著的醫書中,才有了明顯的流派特色。
在丁家寶來看,這是中醫的一種倒退,金元四大家中,張子和被稱為吐下派,因為治病擅長使用吐法和下法。
李東垣被成為補土派,因為治病都是以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