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配合尚可的戰車能在躲避中發射炮彈進行還擊,其餘大多跟他相似,
他不知道有多少敵方車輛在戰鬥中被擊中機毀,只知道己方正在急速減員。
冰冷的汗水浸透了他全身的衣物,模糊了他的視線,打滑了他的雙手。
他在躲避中隨著大部隊不斷向前,二十分鐘之後,雙方炮擊密度有所下降,可天空之中卻開始上演了導彈的攻防對射。
攻擊和攔截持續不斷,
雙方的互射像對撞的兩把梳子,總有櫛能對撞到一起,可更多時候卻是互相穿插,鑽進對方的空隙。
成名已久的防空武器似乎並不如宣傳當中的那樣百發百中,在這種強度的對戰下沒人能全身而退。
又半個小時,車裡那幾個新手終於因為體力不支而徹底停止了尖叫,
他準備讓大家打起精神各司其職,卻驚訝的發現,自己已經隨著大部隊衝上了高地邊緣。
天空之中的導彈互射趨於停止,地面的對射炮擊也變得零星,
身邊的己方車輛紛紛停下了前進的腳步,好像在觀望著什麼。
“咔!”他開啟了車載對講系統,這才發現前方戰事出現了新的狀況。
先頭部隊看見了敵軍陣地和車輛,反饋的資訊卻說那些車輛毫無動作,像是靜止了一般停在原地,既不開火也不逃走。
有人對一輛寬體戰車進行了炮擊,可那輛戰車的正面裝甲厚度似乎超出了他們的認知,重複炮擊之下竟無法擊穿。
,!
“有可能是圈套,在引誘我們消耗彈藥。”有人提出質疑,但這種說法很快就遭到了否定。
支持者最多的假設是敵人設立了假的目標,目的是拖住他們行進的步伐,好等待炮火支援,一舉殲滅。
夜晚的降臨,加上烏雲密佈,很快讓這片瀰漫著硝煙的戰場變成了伸手不見五指的煉獄。
由於無法有效目測判斷,車隊裡出現了兩種聲音,一種說法支援快速衝鋒,說是衝進敵軍陣地之後可以避免導彈襲擊,
另一種則恰恰相反,他們主張分散後撤,在轟炸到來之前逃出敵人的埋伏圈。
一時間,兩種聲音爭執不下,部隊的行動陷入了僵局。
車長敏銳的發現爭吵中並沒有指揮車輛的加入。
指揮體系崩裂意味著兩種抉擇,
一是選出新的指揮車輛繼續前進,
二是全線後撤,靜待新的指揮體系加入。
他本能的認為第二種可能性比較大,於是調轉車頭準備先行一步,可他剛剛交替推拉操縱桿,頭頂忽然出現了一道刺眼的亮光,
尖銳的破空聲後,這道亮光直直的扎進了車隊後方。
劇烈爆炸直接將好幾輛坦克原地掀飛,爭吵瞬間統一,所有車輛都瘋了一般的遠離爆破中心,向前衝去。
幾百米的距離不遠,他很快就在高地上看見了那些悄無聲息的戰車,甚至在那些戰車後面隱約看見了不少舉著手臂的人形機甲。
越是向前就越是心驚,因為暴露在視線之中的戰車和機甲多了起來,
他們全都靜悄悄的停在原地,就好像這裡變成了一處戰爭墳場。
車長懵了,他無法分辨哪些是被他們摧毀的,哪些又是被遺棄的,
因為這裡絕大多數的裝備看上去都沒有什麼損壞。
“嘩嘩嘩嘩……”
淤積在雲朵上的水汽終於瓢潑而下,他們等待了兩天的雷暴支援終於到了。
“請十字軍團車輛切斷電力系統,人員靜候車內,米軍氣象武器正在啟動……”
米軍把推遲支援的原因歸咎氣象條件不成熟,遲到的支援總比孤軍奮戰要好上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