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戰成了北黎的大將軍!”
陳叔寶說“按照大師的意思,邙山之戰其實大周是用人不當才打了敗仗嗎?如果不是白鮮翎輕敵,可能現在的北黎早就不復存在了?”
“可以這麼說!邙山之戰北黎以少勝多,而大周的大將軍白鮮翎全家殉國,無奈,大周先皇帝也只能接受這個事實!”
“還有一次是不是就是三年前的河陰之戰?”
“太子殿下所言不差,三年前的河陰之戰也是一場經典戰役!
大周建德四年七月至九月,大周臨安侯率軍於河陰地區與北黎軍開戰。
是年,大周皇帝乘北黎淮南兵敗、主昏政亂之際,採納安西候秦祁堯的建議,向邊境集結兵力,準備東出擊北黎,北黎聞知,亦增築守禦。
七月,大周皇帝發兵十餘萬,分兵六路進攻北黎,安西候親自率主力六萬人直指河陰。
八月二十一日,大周軍進入北黎境內,為爭取民心,禁止伐樹、踐踏莊稼,違者軍法從事。北黎自從上一次戰事之後官軍驕橫,百姓其實很反感。
二十四日安西候親自指揮諸軍攻佔河陰大城,臨安侯攻拔武濟,進圍洛口,攻克其東、西二城,焚燬黃河浮橋。
,!
北黎永橋大都督傅伏從永橋增援至河陽,因浮橋已斷,遂入中潬城,大周軍攻克河陽南城後,圍攻中潬城二十餘日不能下。
北黎洛州刺史獨孤永業扼守金墉,大周軍久攻不克士氣有些渙散。九月,北黎右丞相高阿那肱自晉陽率軍南援洛陽,兵臨河陽。
大周軍以屯兵金墉及中潬城下,久攻不克,而北黎援軍業已到達,又因安西候陣中患病,軍中士氣低落,權衡戰局之後放棄已經奪取的北黎三十多座城池,燒燬舟船班師回朝!”
“這麼說大周的這位安西候很聰明,也知進退,否則的話可能又是一個白鮮翎了!”
“太子,撤軍的命令並不是安西候下的,而是大周當今皇上下的,他不想失去安西侯,用已經取得的三十多座城池換安西候平安撤退!
皇帝!不管北黎、南越還是突厥,在老衲的耳力範圍之內,還沒有人肯放棄三十多座城池換一個將軍的命的!
這…可能就是大週日漸強盛的原因吧!”
“可是大師,大周的黨爭依然盛行,大周的皇后和白貴妃在後宮鬥得如火如荼,宮外上官家和白家也是你死我活,白家的兩個小姐和上官家的兩個小姐就是犧牲品!”
“太子殿下,您是南越太子,有些事還是要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才好!”
“大師何意?”
弘珏大師沒有回答這個問題,而是念了一句佛號“阿彌陀佛!”事關兩個國家的情報來源,他如何能輕易開口。
此刻,虞州軍營的大帳裡,賢王正和各處趕來的將軍們商議下一次戰爭的安排!
賢王拿出黃金令箭和聖旨說“各位將軍,這是皇上的金牌令箭和聖旨,茲事體大,請各位將軍按照大周軍令查驗,稍後咱們再說正事!”
大約一盞茶的時間,大家查驗完畢,然後按照規矩單膝跪地接了聖旨,等大家各自坐好,賢王說“藍雨,你來給大家說一下此次戰事規劃!”
藍雨從賢王身後走出來“是!各位將軍,我們本次作戰意圖是:攻擊晉州,扼北黎咽喉,吸引北黎主力大軍救援,再集中力量消滅援軍,乘勢東進,攻滅北黎!
按這一意圖採取如下部署:以秦威、洛逸凡、郭騎云為右三軍,甘寧、竇泰、丘崇為左三軍,藍雨、胡亮率領玄字營一萬人為前軍。
秦威率領屬下諸軍進至汾曲,分派諸將各自據守要地,阻擊北黎援軍,派辛韶率步騎五千守蒲津關,保障後方安全,內史王誼督諸軍攻平陽城…
凌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