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即整個人化作金光,消失在天際。
……
又過兩日,一行人抵達長安。
與離開時相比,長安如今的戒備又森嚴了許多倍。
原先徘徊城外的流民,現在一個都看不見。
穿著精甲,氣息兇悍的裨將,正在排查每一個進城和出城的人。
一旦有異,當場拿下,反抗者死。
李常笑一行人有關中王府的關節,進城沒有受到波折。
到王府以後,李常笑回了堂明院。
近幾日,府中的氣場都凝重了無數倍,往日輕快的氛圍蕩然無存。
長安裡頭的百姓紛紛閉戶不出。
往日象徵長安繁華的酒樓、花燈、街市,除了買菜的菜市之外都關停了。
臨街鐵匠、醫館等都被強行徵召。
黑雲壓城,風雨欲來。
李常笑沒有受到什麼影響,他照舊出府。
經過打聽,才知道諸葛朗跟著司馬氏一行人出城了。
華元不知所蹤。
可能被朝廷徵召了,也可能是躲在某個旮旯裡。
他們兩人手裡都有木牌,遇上性命之憂可以觸發。
眼下李常笑並沒有受到感應,意味著他們沒有碰上什麼危險。
……
日子一天天過去。
臨安二年,八月。
前線的皇甫孝和被調回朝中,一併的還有十餘萬朝廷兵馬。
同月,河內郡太守身死。
司馬良光自立為新任太守,派兵駐守河內郡沿線。
河內以東的兗州、豫州,各世家大族紛紛調集兵馬。
汝南郡,平輿
袁氏家主袁弘端坐上方,下面立著其餘袁氏的族人和門生。
其中有一人相貌英俊,氣質威嚴,顯得格外出眾。
,!
袁弘看向此人的目光,倒是少見的溫和。
他是袁氏這一代最出色的族人,也是袁弘的嫡親孫子,袁處。
時年二十八,就在豫州一境闖出了偌大的名聲。
袁弘對這位孫子寄予厚望,期待著袁處把袁氏帶到一個全新的高度。
待眾人站定,袁弘看向下方,緩緩開口。
“月前孔白未死,近來王進大有動作,恐不日將發兵征討。爾等可有建議?”
袁弘的次子袁陸率先開口,“父親,眼下皇九子在司馬氏手中,天下諸侯伐盡太平賊子,兵鋒正盛。若以較之,頗有勝算。”
此話一出,下面立即議論了起來。
若按袁陸所言,那可是另立新君,反客為主將長安君臣廢黜,其中的風險不可謂不大。
對於袁陸的建議,袁弘不置可否。
他並非是什麼忠君的臣子,否則也不至於讓袁氏有今日的輝煌。
家族當前,一切皆為利動。
但不得不說,一想到廢除舊帝能收穫的益處,饒是以袁弘宦海四十載的城府,都不由有些許動容。
倘若功成,世家與天子共治天下。
屆時,他們這批世家領袖,永遠都會被記在功德碑上。
於是袁弘看向下方,袁處站的位置。
作為袁氏一族少有的文武雙全之人,行軍打仗的事問他最為靠譜。
袁弘面帶笑容,緩緩開口。
“處兒,若我袁氏動兵,與朝廷相交,有多少勝算?”
袁處沉思片刻,給出了一個保守的答案。
“單以士族兵馬,勝負不足三成。若能拉攏郡縣豪族,則勝負之數可提至六成。”
在袁處看來,士族與朝廷的差距,除卻兵馬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