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張網沒兩百斤也差不多,老周能自己卸車就算不簡單了。
\"青青,你在家休息會,我先把圍網送到船上去。\"
“我不累,咱倆一起去”
於是兩人剛到家,轉頭又回到渡鴉號上。
從前的圍網,需要很多人配合,才能使用。
不過隨著科技發展,所需要的人手已經大幅下降。
不過中大型圍網,即使有絞車配合,也得個人。
不過250米的網算不上大,周餘又怪力過人,一個起碼頂兩個半成年漁夫。而且船上除了絞車,還有吊機。再加上沈青青,絕對夠用。
大型的專業圍網船,往往將數千米的大網直接安裝在大型絞車上。
不過渡鴉號還要兼做釣魚,所以兩人還是把網放進儲物倉。用的時候在取出來。
這麼重的裝備,搬來搬去的相當麻煩。
周餘眉頭一皺,此行的種種不便也湧上心頭。
首先就是艙室內運貨的問題。
因為角度的原因,魚獲下到艙室後,吊機基本用不上。
全靠人力搬搬抬抬真挺累人,看來有必要上兩臺油壓車了。
第二點就是渡鴉號船身很高,拖船上下回收煩的很,也需要改進一下。
第三就是船上的通訊問題。有了渡鴉號,他和沈青青已經具備了遠航的條件。以後衛星電話有必要用起來。
至少逢年過節,給老週報個平安。還能安撫家長的憂心,免去一頓臭罵,何樂而不為。
將圍網安置在儲物艙,把幾處需要整改的地方牢記在心後,周餘和沈青青再次驅車返家。
兩人在休息了大半天,吃完晚飯後開車出門,往顏璐的日料店結賬。
現在顏璐的漁業走上正軌。有些魚獲甚至不用進倉庫,直接就被冷藏車送到客戶店裡。
所以兩人魚獲也開始在碼頭過秤,不用再跑冷庫了。
不過金槍魚還有一道檢測程式,所以最後還是免不了跑去店裡結賬。
顏璐為人相當的刻板。按說大家合作日久,有些形式的東西完全可以免去。
比如肉質檢測報告,反正周餘和沈青青又不能親自檢驗,你把結果匯總了就行唄。
兩人說了幾次,顏璐還是堅持把報告都列印出來,讓兩人過目。
早期兩人捕到的金槍魚較少,偶爾一次甚至沒有金槍魚。
可是隨著兩人本事漸長,每次出海,捕獲的金槍魚數量與日俱增。
到了後來,十幾二十份報告,周餘和沈青青都懶得看,直接匯總下金額拉倒。
可是顏璐我行我素,堅持列印。
直到今天,面對近五十條金槍魚,這個固執的女人終於屈服。
:()吃海!尋寶漁夫的寫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