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假山池塘,不足為奇。而聳立在它們兩邊的兩根漢白玉雲紋華表在這崇山峻嶺、窮鄉僻壤那可是獨一份的。雖然工藝粗糙,但卻代表著莊嚴肅穆,凌凌正氣。
且看公園兩邊的露天長廊,根根方柱、條條方椽,顯得那麼空明,透亮,視野開闊,既能接受陽光,又能遮蔽陽光,夏天涼風嗖嗖,冬天陽光燦爛。設計之巧妙,令人叫絕。
走下長廊,映入遊人眼簾的是公園裡最精緻的雙層漢白玉涼亭。石樑石柱、石基石頂,通體光滑,熠熠生輝。炎熱酷暑,遊人如熾,能夠坐在這樣的涼亭裡,袒懷乘涼,清爽舒坦,不亞八洞神仙。這樣的漢白玉涼亭,在這小地方,那是絕無僅有的,也是造價最高的。
公園裡縱橫交錯的花磚路面,把園子分割成數塊奇形怪狀的花圃,健身器材隨處可見。每到節假日,這裡變成了孩子們玩耍的天堂。
順著中軸線往北,一個半月形廣場,設施齊全,或健身、或歌舞,每個清晨或傍晚,都能聚集很多滿面春風的文藝愛好者,美妙的音樂,曼妙的舞姿,熙攘的觀眾,那是村裡人最開心、最開懷的時候。
廣場後,是整個公園最宏偉的建築——“昂首村文化活動中心”。看上去酷似一座高大的西方教堂,但又不失東方飛簷斗拱之美。拱形門、拱形窗、拱形屋脊,別有一番風味。工程只完成了一個大胚子,因為借貸無門,只好暫時停下。遠遠望去,它像一個頂盔貫甲的武士,瞪著黑洞洞的眼睛,張著黑洞洞的嘴巴,在吶喊著什麼。“快動工吧,別把俺荒廢了!”張春來打算等緩過勁來,把這幢老年人休閒、年輕人排練、文人墨客施展才華的場所,裝修成村裡最美的地方。
如果你還沒盡興,不妨順著水泥路向北再走,百米後,迎接你的是一座古色古香的大影壁,影壁正面,“振新昂首”四個鎏金大字,閃閃發光;它的背面書寫著“昂首村村規民約”,這對提升村民精神面貌、增強法制意識,確實起到良好的作用。一條水泥大路四通八達,連線著村外條條田間阡陌,平整的砂石路,帶給村民諸多方便。村頭石拱橋前,蒼松翠柏環繞著一個圓形草坪,草坪中站立著一頭雄壯的金牛,草坪邊立著一塊巨石,上邊鐫刻著“滹苑”二字,你若漫步在橋頭,看著橋下那潺潺流水,望著村外那碧綠的莊稼,大自然賦予我們的無限美景,芬芳氣息,真是美不勝收。
聽說張春來又籌集到資金,又要完成自己未了之心願了。人們不由問他:“你這是圖啥哩?”張春來說:“人活著總得留點什麼,只要村裡人們高興,俺個人塌點飢荒算什麼 ?”
張春來的事蹟引起多山縣縣委書記的關注,在一次常委會上,書記深有感觸地說:“能夠自己掏出300萬,給村裡建文化公園的,咱縣僅有三人,這樣的‘傻子書記’,實在是太少了!”
“傻子書記”張春來一下子出名了,他被推舉為縣人大代表,那份榮耀自不必說,從此幹勁更足了。
一次縣人大會上,他偶然認識了筆名石子的文聯主席,初次見面並不覺得這位石主席有什麼特別之處,相貌憨憨的,臉盤糙糙的,目光呆呆的,動作緩緩的,除了頭大,再無差別。可一頓飯的功夫,這位看似愚鈍的文聯主席便把張春來征服了。文化人那種沉穩的氣質,謙和的態度,對各地風土人情的準確瞭解,加上詼諧幽默的語言能力,很快拉近了他們的距離。他贈給他一本精裝版縣誌,扉頁上“主編石子”躍然紙上。“看看吧,這就是咱們美麗的多山縣啊!”張春來第一次接受別人的饋贈,懷著感激的心情,一口氣從頭翻到尾。他雖然不太懂字裡行間的深刻含義,但對那一幅幅精美的畫面產生了興趣。“啊喲,原來咱縣有這麼多好地方啊!”他忽然萌生了一種想法:如果把俺們昂首村寫成書、拍成像,那該是個什麼樣兒呢?就試探著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