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每個人要去領取一張親供單,並在親供單上登記個人的基本資訊,方便學校進行管理。
填好親供單之後,要上交“學費”。傳統的學費稱作“六禮束脩”,分別為:乾瘦肉、蓮子、芹菜、紅棗、紅豆、桂圓。
不過大黎的書院與時俱進,對於“六禮束脩”這種形式上的傳統作出了改變,不用學生提前去市場上買這些貨物,只需要每人交一吊錢表示盡到拜師的心意。
一吊錢的學費確實很低廉,就算去縣裡的私塾上學也遠不止這個價格,對此,姜澈只想感嘆一句:哎呀媽呀,真香!
再之後,就是“入泮禮”正式開始舉行。
第一步,正衣冠。每個新生去胥吏處領取預備好的統一服飾。據《禮記》所載:“禮義之始,在於正容體,齊顏色,順辭令。”所以,大家都篤信“先正衣冠,後明事理”,將其作為了第一件要做的事情。
姜澈拿到手國子監的制式服裝,月白衣長袍,黑領青色袖邊,料子摸著手感很不錯。衣服用料講究,做工精緻,應該價格不菲。
第二步,新生完成“正冠禮”後,恭立片刻後,分批“入泮池、跨壁橋”。
泮池這個名字的來歷可以追溯到春秋時期,那時學校前有半圓形的水池,名曰泮水,學校得名為泮宮。而立於泮水之上連線大成殿的石拱橋就是壁橋,它共有三座,中間為尊,左文右武,三橋造型很精美,欄杆都是漢白玉所砌。
姜澈跟著領路人的腳步,踏著青色石板鋪就的路面,從樞星門進入大成殿之前的廣場,登上左側的壁橋,跨過泮池。
第三步,進入大成殿後,諸位學子要對著儒聖的雕塑參拜,拜過至聖先師後,再將雙手放進提前備好的水盆中“淨手”,正反面各洗一次。寓意淨手淨心,去雜存精,希望能在日後的學習之中專心致志、心無旁騖,聖道之上不斷精進。
一圈“入泮禮”的流程下來,姜澈皆是完成得一絲不苟。從今天開始,正式成為一位大黎國子監的學生。
等到各批次的新生都做完了“入泮禮”,來到禮堂集合,由國子監的主簿對他們訓話。
國子監主簿和司業平級,任職者也是二品立功境的大儒。現任主簿餘清軒,已經在主簿一職位上待了接近十年,被視為日後接任國子監祭酒的大熱門人選。
對這位二品境的大能場下的學生有些好奇,紛紛悄悄觀察對方。餘清軒是一位材魁梧的男子,看不出具體年齡,身上穿的是一套皎白色細花紋底錦服,腰間繫著一塊羊脂玉佩,臉龐白皙,雙眼細長,眸中閃耀著犀利的光芒。
姜澈見過同為二品立功境大儒的盧懷縝,但這位餘清軒給姜澈的感覺和以前見到盧琰時感覺截然不同,餘清軒氣勢凌厲,讓人很難生出親近之感,而盧琰則是一位相對平易近人的和藹長輩。
當然,這只是遠遠看上幾眼的外在感覺,姜澈覺得可能也是和兩位大儒相見的場景不同帶來的差異,並不以此作為固化印象。
餘清軒的講話和姜澈以前聽過的那些領導發言的構成相差不大,先是勉勵諸位年輕人要志存高遠、懷揣理想和鬥志,為黎民蒼生謀福祉,世界終究是屬於你們的。
再者,他諄諄教誨各位要博學篤行、腳踏實地,聖道之上一步一個腳印,厚積薄發,不可半途而廢也不可急功近利。
最後是老生常談,警告大家要牢記國子監的紀律,無論哪一個人敗壞了國子監的聲譽,國子監都絕不姑息。
不過,雖然內容略顯老套,大儒的口採卻是沒的挑剔。相同的主旨,換一個普通人來講肯定會讓聽眾昏昏欲睡,但從餘清軒的嘴裡說出來,卻是像花一樣漂亮,再加上他本身的高人濾鏡,效果更佳出眾
臺下的那些新生,都是豎著耳朵仔細聆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