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替換了上去。
還有就是朝代更替,《三字經》原文直接寫到了辛亥革命之後民國建立,大黎的歷史從三家歸晉之後走上了另外一條軌道。
這部分內容沒法採用,也不好修改,姜澈索性直接全部刪掉,寫到“號三國,迄兩晉”便戛然而止。
還有裡面含有的一些類似“三綱者,君臣義。”之類的封建糟粕,姜澈用不著思考,直接掃進垃圾堆。
就這樣,挑挑揀揀,只剩下不到九百字的內容,省下了不小的工作量。
姜澈經過最近半個月的不懈努力,寫了六百多字,整體進度大概在百分之七十。等到了神都,再努力努力,很快就能完成。
姜澈對於《三字經》的安排和《千字文》不一樣,打算以後開一家書局掙錢,《三字經》就是他準備的拳頭產品之一。畢竟蒙學教材的需求量很大,而且很穩定,只要質量好,幾乎每家蒙學都要買。
姜澈新版《三字經》的質量,用一個字形容:絕。
唯一遺憾的事情是,撰寫《三字經》沒有讓姜澈蘊養的青氣像寫《千字文》一樣產生重要的突破,照這樣下去,距離突破九品晉升致知境不知道還要多長時間。
姜澈嗤笑一聲,很快擺正了心態,做人不能太貪婪,短時間內能入品已經是大幸,不知道多少人羨慕的眼珠子都快要掉下去。要是升境太快,很容易造成根基不穩的隱患。
雖然沒有更進一步,但是這段時間姜澈體內的青氣得到進一步的淬鍊,境界已經相當穩定,收穫不算小。
儒修厚積薄發,前期突破重在積累,後期突破重在感悟。就算是沈厚這樣的精英子弟,也還停留在八品致知境難以寸進。
此方世界天道對人的修煉有限制,無論走哪一條修煉體系,不到十六歲,都養不出“氣”,更入不了品。所以大黎把成婚的年齡也定在十六歲,只有到了這個年紀,才有資格婚配。
當然,有了這條限制,也不意味著一個人小時候的努力不重要,只要少年時積累到足夠的底蘊,到了十六歲以後,就能快速養氣、入品。
一步快步步快,所以大家族都很重視後代的培養,從小就抓起,長大方能成才。
:()儒門為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