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汗!”
雙方回營的途中,咄吉領了數千騎兵前來接應啟民可汗。
遠遠看到天際邊隋軍徐徐而退的隊伍,咄吉數次動了截殺楊浩的心思,只是轉念想到曾被河東騎兵瘋狂追殺幾乎付出身死的代價,才熄滅了心中的冒險一搏念頭。
回營的隋軍當然察覺到了突厥的異動,並沒有即刻脫離,而是陣型微變,速度慢慢地降了下來,似乎是引誘突厥騎兵來攻的樣子。
見此情景,咄吉反而心中越發不敢肯定偷襲能有多大成效。
“既然隋軍敢以這種姿態應對,恐怕早已有了萬全之策,此時自己再衝上去,豈不是正好落入了他的圈套?楊浩果然狡詐!幸好我早已有了應對的計策,且留你多囂張一些時間……”
咄吉恨得牙癢癢,卻無可奈何。要不是心中早已有了一個天衣無縫的計謀,恐怕這時候,他早就被新仇舊恨折騰地失去理智了!
“我們回營!”
啟民陰沉著臉趕路,側首看了兒子咄吉世一眼。
與大隋開戰是咄吉極力主張的,而且還聲稱大隋危在旦夕,正是他們突厥崛起的大好機會。
啟民秘密見過遠道中原而來的使者之後,才終於下定決心支援咄吉,但是幾日前河東郡兵擊敗咄吉十萬大軍,卻是讓他對之前的判斷產生了動搖。
大隋遠比他想象的難以對付。
即使有那麼多謀劃在裡面,即使中原來的使者做出了極其豐厚的承諾,在這一刻,啟民仍不禁疑慮重重。
他是一個極端謹慎的人,要不然也不會從一無所有,到將部落重新整頓起來,在這個過程中,他藉助了很多大隋的力量,這也是他對楊堅父子稱臣的原因所在。
沒有大隋,沒有楊堅,就沒有他啟民的今天。
但是知恩歸知恩,他並不完全忠誠於大隋。
大隋能給與他的,他當然感激,但楊堅和他的大隋也獲得了他們想要的東西——草原勢力分裂,與大隋敵對的達頭可汗被嚴重削弱,而他啟民則成為了維持草原平衡的重要支點,這使得大隋後顧無憂。他依附大隋,是一件合則兩利的事情。尤其是在大隋蒸蒸日上,越來越強大的時候。
如今他走上了與大隋決裂的道路,也不過是世轉時移。
世界都變了,人當然也要變。大隋內部矛盾重重,草原的機會,也真正到來了,他啟民怎麼會甘心於一直做大隋的附庸呢?別說一統天下,就算是能一統草原的機會,他也絕不會輕易放棄。
只是他沒有想到的是——
在他信心最盛的時候,楊浩新組建的河東郡兵給了他當頭棒喝!而且如今,河東郡兵就盤踞在六鎮舊地,看樣子竟然是要從突厥嘴裡,將六鎮這塊肥肉搶走!這不禁讓啟民又驚又怒,又怒又怕!
他一度懷疑自己是不是中了楊廣和一些世家的陰謀詭計,但轉念想卻又覺得不太可能,心中的糾結難以言表。
另外,讓他不安的還有一件事,那便是遼東的局勢。大隋皇帝楊廣御駕親征之後,遼東的高句麗似乎有些軟弱,竟然讓大隋軍隊過了遼水,往東推進了幾十裡!
高句麗似乎根本擋不住隋軍的進攻。
如果現在有人告訴他,楊廣的的大軍會在遼東栽一個大跟頭,他恐怕第一個就不相信。天下這盤棋,似乎並沒有脫離開大隋和楊廣的掌控。
“這該如何是好呢?難道我突厥要首當其衝,率先對大隋開戰?只是這麼一來,恐怕再想隔岸觀火、坐收漁翁之利,就難上加難了。”
啟民心中十分苦惱,眼下與大隋秦王談崩了,真要發動大戰,他一時還難以作出這樣的決定。
河東郡兵並不好惹,咄吉十萬大軍被擊敗非戰之罪,實在是這支隋軍太強大了!如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