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原高爐每天生產的良鐵已經超過了萬斤,單此一項,讓郡守府每日的進項就接近了兩千貫。
與京城的右軍煙花廠一樣,河原鋼鐵廠也是非常賺錢的。
這很是讓掌管郡守府賬目的小鸞長舒了口氣,同時又眉開眼笑。
河原建設幾乎花光了他們從秦王府帶來的所有錢,尤其是第二座、第三座高爐的建造,花費靡多,差點把小鸞愁壞了。
張靈姝進了秦王府之後,沒有接管所有的王府事務,依然將賬目管理的任務交給了小鸞,雖然她自己也會算學,而且還相當精通。
這是一種信任,同時也是一種智慧。
在很多類似的事情上,張靈姝都表現得非常大氣成熟,讓楊浩完全可以放下心來。
大隋鐵器不算昂貴,普通的生鐵大約合一貫錢十斤,而河原出產的良鐵,品質自然在普通生鐵之上,是可以直接鍛造兵器的,價格比普通生鐵貴了幾分。
每日產如此多的良鐵,河原還沒有足夠多的工匠將良鐵全部鍛造成兵器或日常鐵器,因此,楊浩也樂於跟太原城諸世家買賣生鐵。
至於世家們買去了做什麼,楊浩是不管的,只要他們不與突厥人、高句麗人交易鐵器,不但楊浩管不著,就算是朝廷也不會有任何限制。這些世家從河原買鐵之後,除了造鐵器自給自足之外,也有一些世家開始往太原郡以外販賣,即使算上不菲的運輸費用,仍然有利可圖。
崔長芳在河原越發如魚得水,不管是天工院管理、還是人員排程,都處理的井井有條。
要不是因為人力因素,崔長芳巴不得建議楊浩再興建幾座高爐。
河原高爐鍊鐵已成規模,但是基本上所有的作業都是依靠人力,機械化程度很低,效率自然沒法與現代工業相比,這是制約河原發展的最關鍵瓶頸。說到這個,倒是開山採礦已經越來越多使用火藥,節省了許多人力。楊浩在天工院裡下設了一個火藥局,暫時由崔長芳全權負責,挑選忠誠之士,專門從事火藥生產,以滿足開採煤炭和鐵礦的需求。
楊浩也沒有好的辦法,只能等待著蒸汽機的改良。
孫行是國子寺博士,在大興城還要待到春闈結束,然後正式辭去博士之職,與參加完科舉的房英和長孫無忌等人一同趕赴太原。
“算著日子,如果順利的話,孫行他們估計已經在路上了。”楊浩默默想著。
……
得益於河原的收益,楊浩終於能放開手腳去組建郡兵。
太原郡凡十五縣,每縣都有軍府機構,負責府兵的訓練和徵召。府兵們農閒訓練、戰時出征,除去正在十六衛中服役的府兵,能夠應召的人數並不多。
這也是半個月時間才徵召了三千名新兵的主要原因。
當然了,郡守府徵召郡兵,並不只是侷限於府兵,普通人家子弟也可以應召,但收效不大,總共只募集了三千多人,離著要徵召數萬人的目標,相去甚遠。
楊浩命穆離和慕容長玉照常對新兵進行分營訓練。
新兵營地在太原城外,臨近懸甕山,依晉水而設。
三千人的營地並不是很大,當身為河東總管的長孫晟把軍職遴選辦法公佈出來的時候,整片營地先是一片安靜,然後爆發出了震天的歡呼聲。
這副情景卻是讓長孫晟大為震驚。
將士的反應都是最真實的,無論朝堂上有多少爭議,世家們如何反對,眼前這三千兒郎,他們的的呼聲證明了楊浩的做法毫無疑問是得人心的。至於此中的對與錯、是與非,則要看你是站在什麼位置和角度去看的。
長孫晟嘆了口氣,然後公佈了另一個訊息——從即日起,無論是軍戶出身、還是普通家戶出身的郡兵,全部享受每人每月一貫錢的農時補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