澈聽到這個訊息內心毫無波瀾,不過能順帶提前去參觀國子監也很好,姜澈對這個大黎的學術聖地之一早已心馳神往。
一路上,二人給姜澈科普了不少關於國子監的資訊,還幫忙分析太學院和四門院的優劣,總體來看兩院互有長短,四門院創立之初以儒門經典為重,所以如今它在經學研究和辭賦文章領域更勝一籌,太學院則是更擅長於雜學和詩詞之道。
兩人說得很清晰,客觀公正,沒有偏頗哪一方,姜澈獲益匪淺,十分感謝。
同時姜澈也向他們問出了心中的一項疑惑之處:“為什麼二位監正,看起來、看起來如此返璞歸真?”張公望和徐啟明都是闆闆正正的經典讀書人形象,沒道理境界更高的三品大儒全都像老頑童一樣啊。
二人啞然失笑,徐啟明解答姜澈的疑惑:“你是想說監正他們率誕,沒有大儒那種德高望重的樣子吧?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和修煉境界有關,到了三品境開文界,性格會多一些孩子氣,等到二品境時文界穩固就會好轉,到了一品境時就能完全消除這種影響。”
一旁的張公望補充道:“哈哈,當然,也不能全歸咎於開文界之上,兩位監正年輕時就是瀟灑隨性之人。”
噢,懂了!沒想到修煉還會有如此奇怪的副作用。好在影響有限,這種變化不同於走火入魔,不穩重只是體現在日常生活上,在大事上大儒們還是能清醒思考的。
有說有笑,三人很快便來到盧懷縝所在的庭院中。
一進門,姜澈就看到一位衣發飄飄、看不出具體年齡段的儒雅中年人正端坐在水榭之中,認真拿著一本書在品讀,頗具高人的風範。
嘖嘖,看他的形象,姜澈就知道當面這位是司業盧懷縝。
聽到姜澈幾人進門的動靜,中年人輕輕放下手中的書本,抬起頭,炯炯有神的目光停留在姜澈身上。
姜澈走到他近前,俯身作揖,不卑不亢地行禮:“晚輩姜澈,見過盧司業。”
盧懷縝不愧為二品立功境的大儒,相較於楊榮和郭循,更有一種高深莫測的的感覺,他坐在那裡一動不動,姜澈便能感覺到一股玄而又玄的壓力。
:()儒門為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