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討論了一下病因。真正的大醫,討論病因都離不開《黃帝內經》,治病也離不開《傷寒論》。
大家一致認為,病因就是《內經》中說的“膏粱厚味,足生大疔”。說白了也就是吃的太好了,只是在領導面前不能這樣說。
這些領導有專門的營養師,和養生保健專家在給做服務。如果說這個,讓人感覺他們幾個國手,在貶低那些營養師和保健專家。
丁家寶在十幾歲時,就聽周老爺子給講述過這句話的涵義,所以非常的熟悉。
可是上大學時,用的教材是當時的一個著名專家寫的,將這句話翻譯成白話文說:
“進食膏粱厚味太多,會導致腳部長出“大疔”,也就是平常所說的瘡瘍一類疾病。”
對此丁家寶生氣的將學校的教材拿回家撕了,給郭彩蓮當做飯時引火的紙來用。
其實這裡的“足”是足以的意思,“大疔”也不能簡單地理解為“疔瘡惡腫”,應該泛指一切嚴重的惡性病變,特別是癌變。
中醫的最高境界就是不治已病治未病,在這一點上大家的認識都是統一的。但是嚴格地說,這次給大領導治病,不能叫治未病。
已經有了症狀,當然算是已病了。真正的治未病,就是養生。在這個問題上,這種中醫大家也是認同的。
所以說,水平最高的中醫,應該就是能夠根據每個人的身體條件不同,制定最合理的養生方案,讓這個人不生病。
一說起養生,有幾個老前輩就一肚子怨氣。說是現在的偽養生專家太多,將中醫的最高境界,說得好像非常簡單。
在幾個國手看來,真正有資格談養生的,現在在座的,也只有翟老和小丁這種水平的才夠資格。
當然了這也是互相吹捧,其實其他幾個國手水平與他們相差也不大。
因為養生屬於真正的治未病範疇,但是首先就要會治病。你連個普通病都不會治,卻標榜自己是養生專家,這種人的意見能有多大參考價值。
但是現實就是,這樣的養生專家卻在國內非常出名,在普通民眾的眼裡,有的甚至超過了翟老這樣的中醫大家。
有的人甚至沒有多少醫學知識,但是卻總是讓大家不能這樣,要多那樣…之類的,其實都是錯誤的。
說這個病要多吃這類水果、蔬菜…,那個病就要多吃那種水果蔬菜,如此等等,完全就是在騙人的。
但是沒辦法,現在人的生活水平高了,對身體健康的渴望也就高了。無法享受真正專家的服務,只能是被那些偽專家忽悠了。
,!
全國能真正達到翟老和丁家寶這樣大國手水平的人,也就那麼幾個,也許民間還有,但絕對不會多。
就連一般的廳級幹部,都沒資格享受這種國手的服務,普通民眾自然也就更沒有機會了。
所以那些國手才會將著書立作,當作自己晚年最主要的工作。因為特殊的地位決定了,他們沒有機會為大眾服務,只能透過這種方式讓更多的人受益。
但是他們的書籍專業性太強,不如那些養生專家寫的那麼淺顯易懂,大家也不愛看,所以也就無法學到這些知識。
再說養生本身就是治未病,所以也是治病,最主要就是考慮個體差異,就不可能那麼簡單的總結出能夠適用所有人的方法來。
所以一般中醫大家,在這方面的著墨都不會太多。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你讓一個由於肝腎陰虛的人,和肝腎陽虛的人,吃同樣的食物,用同樣的養生方法。
一個可能會很健康,另一個有可能就會英年早逝。
有時候看各種媒體上報道的,某養生專家,四、五十歲猝死,大家都會當作笑話,或者不太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