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開始出現了抗議的聲音。
這聲音愈演愈烈。
直到上黨郡的郡守覺得時機到了,便派了使臣前去趙國,準備受降於趙國,並把上黨郡獻給趙國。
也不知是不是秦國人屠殺的韓-國人太多了,導致上黨郡的人一聽到秦國的名字的時候,第一反應竟是反感和拒絕。
在他們的眼中,他們寧可歸順趙國,也不願意受降於秦國。
在上黨郡的人民悄然叛變的時候,此時,秦國咸陽宮裡。
嬴稷正拿著毛筆在桌上書寫著什麼。
他終於大權在握,親政以後,才覺得要處理的事情真的是多到數不勝數。
寫完面前的‘五年計劃’後,嬴稷滿意地放下了毛筆。
隨後又一次感慨起了自己任命范雎是一個絕對正確的決定。
此時的秦國,在實施了范雎為秦國量身計劃的‘遠交近攻’的政策以後,已經是一路所向披靡地前進了。
秦國忽略了遠處的齊國,把目光焦距在了韓國這個與秦國相鄰近的國家。
原本的秦國不是這樣的。
華陽一戰之後,此前的白起和魏冉,曾經有把目標定在齊國,或許這其中可能有魏冉的私心,但是還有一點重要的,可能是因為兩人覺得對上齊國和趙國,相對來說齊國更好拿捏一點。
趙國整體的國力可是很強的,再加上背處太行山脈,那裡地勢險峻,想攻打趙國,對於目前的秦國來說,也是有些困難。
而白起更是多次在太行山山脈一帶打過仗,自然是最清楚想在此地對上趙國,是有多艱難。
所以在范雎沒來之前,白起對於魏冉的‘先打齊再打趙’的策略,是贊同的。
但是在范雎來了秦國以後,范雎立刻認清到了秦國的錯誤道路,並強勢指出了這是一個違背‘遠交近攻’的錯誤辦法,若是秦國堅持這麼走,可是會隨時走向滅國的道路的。
范雎能被嬴稷看重,當選丞相,怎麼可能是因為他只會說幾句好話?
他這個人,可是真真正正的有墨水的。
當他得知白起和魏冉的戰略以後,就指出了想先攻打齊國,也是很難實現的。
首先陶邑可是離秦國很遠的,攻打的同時,就是增加了秦軍的後勤難度,同時還會把秦軍陷入隨時被韓魏趙齊四國一起圍攻的風險。
就算是秦軍打下了陶邑,此時的陶邑,也是‘四面漏風’的狀態啊!
根本沒必要。
范雎明確表示,想統一天下,沒有捷徑可走!
事實也證明了,范雎的話全對!
秦國的方向,也被范雎掰回了正確的方向。
歷史的天平,也悄悄地往秦國這一方傾斜。
:()祖宗們,請進我遊戲傳播華夏曆史